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白居易《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其二)
乱石泻溪流,跳波溅如雪。往来川上人,朝暮愁滩阔。更待浮云散,孤舟弄明月。
——欧阳修《八节滩》
每次去白园,我总会想起八节滩,那个白居易留下印记的地方。
白居易所处的时代,伊河穿过伊阙的那段河道并不平缓,河底乱石堆积,被百姓称为八节滩。为了避险,行船之人到了八节滩,都要下水拉船。
白居易晚年隐居于龙门香山寺,常见船夫下水拉船过滩,天寒之时,船夫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冻得牙齿打战。白居易为此寝食难安,发愿整治八节滩。
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白居易联手悲智僧,开始实施整治龙门八节滩的计划。他们二人走街串巷,四方游说,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终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民工队伍,为此留下“白居易修八节滩——凑钱干”的歇后语。
由于筹集的经费不足,白居易拿出自己的积蓄,还变卖了心爱的皮袄和为好友元稹写墓志铭所得的银鞍玉带等。
有志者事竟成,八节滩终于修好,行船之人再也不用受拉纤之苦。看着修好的八节滩,白居易欣喜异常,提笔写下《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在第二首诗中,他详细描写了自己组织人修八节滩的经过,最后两句尤其让人感动——“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白居易整治八节滩并没有一劳永逸,从北宋欧阳修的诗歌《八节滩》中可知,宋代的八节滩又开始乱石堆积,行船之人再次遭受难行之苦。
北宋之后的八节滩是否得到整治,我不得而知,只是白居易组织人修的八节滩,今已难觅踪迹。(洛阳晚报记者 余子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