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602年至664年),原姓陈名祎(yī),唐代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世界著名佛学大师。
玄奘(602年至664年),原姓陈名祎(yī),唐代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世界著名佛学大师。
玄奘之父陈慧是虔诚的佛教徒,哥哥陈长捷在洛阳净土寺当和尚,所以,玄奘小时候常到寺院游玩,13岁时削发做了和尚。他年幼聪慧,又肯吃苦,15岁时不但能背诵《涅槃经》,且能通俗释义。当时全国的高僧大多集中于四川。为了深入学习佛学,玄奘与哥哥一起到了成都的空慧寺,向名法师请教学经5年。之后,玄奘到各地遍访高僧,钻研各家学说,到长安学习天竺语言。
贞观元年(627年)八月,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秦州、兰州、凉州,到了瓜州。在西域人石槃陀导引下,又过了玉门、烽火台、野马泉,到达哈密800里大沙漠。玄奘凭着坚强的毅力,出生入死,最终走出沙漠,来到了伊吾国,又进入高昌。离开高昌,玄奘一行途经屈支国、龟兹,进入中亚诸国,然后到达北印度国境。从长安出发到印度国境,玄奘大约走了一年之久。
在印度,玄奘首先参拜佛寺古迹,拜访各地高僧,然后到达那烂陀寺。这是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最高学府。在这里,玄奘认真学习和研究佛经,主持戒贤法师年逾百岁,破例为玄奘开讲《瑜伽论》一年多。5年后,他把寺院所藏各类经论全部读完,遂辞别戒贤法师,到南印度继续游学。6年之后,他又回到那烂陀寺,为全寺僧众宣讲《摄大乘论》。
身处异邦,难忘故土。贞观十七年(643年),在印度学习佛教15年后,玄奘婉言拒绝了印度各界的盛情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印度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他用大象和马匹驮着675部佛经启程回国。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人在长安朱雀大街举行欢迎仪式,热烈欢迎玄奘回国。不久,唐太宗在洛阳召见了他,对他盛加赞扬,并希望他能还俗为官,玄奘没有答应。
第二年,由玄奘口述、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完成。全书共12卷10万字,书中记述了玄奘去印度取经过程中所历经的大小120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包括山川地形、城邑关防、道路交通、风土人情、物产气候、文化政治及古迹传说等,这对研究中亚、南亚及西亚的历史地理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资料提供: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