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世衡(公元985年—1045年),字仲平,洛阳人。他为官正直,一心为民,晚年在抗击西夏、守边卫国方面成绩卓著,是北宋守边名将。
种世衡(公元985年—1045年),字仲平,洛阳人。他为官正直,一心为民,晚年在抗击西夏、守边卫国方面成绩卓著,是北宋守边名将。
种世衡幼年丧父母,从小随叔父种放长大。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因叔父荫恩而入仕,先后任泰州太平监、京兆府渭桥仓监、邛州惠民监,又为保定、武功、泾阳三县令,后通判同州、凤州等地。他每到一地,总是兴利除害,保民平安。他执法公正,疾恶如仇。在凤州,他严正拒绝了与章献皇后有特殊关系的凤州太守的贿赂,他也因此而获罪被贬。
种世衡一生最主要的功绩是晚年对付西夏的一系列作为。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春,西夏王元昊侵扰延安一带,宋军接连失利。时任大理丞和鄜州从事的种世衡提出建议,必须在重要地区重建屏障,方可阻挡西夏的进攻。朝廷不仅接纳了他的意见,而且令他亲自督办。种世衡到任后,果断采取一系列措施,很快稳定了局势。
由于种世衡措施得当,行动迅速,局势很快得到稳定。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种世衡被任命为鄜延路驻泊兵马都监,负责本路粮草,并升为洛苑副使。当年,由于环州(今甘肃环县)局势不稳,范仲淹两次推荐种世衡署理环州。种世衡受命后,如在宽州一样,他在环州羌族中,恩威并施,团结了大多数羌人,打击了极少数不听命者,使羌人断绝了与西夏的联系,一心与种世衡共御西夏。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种世衡又配合原州宣抚使范仲淹,筑细腰新城,切断原州境内羌人与西夏的联系,又采取安抚措施,使之归服朝廷,原州局势也得到了稳定。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正月,就在细腰新城刚刚建成之时,种世衡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而病逝,终年61岁。宋仁宗赞道:“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资料提供: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