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字辅伯,北周、隋初河南洛阳人。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字辅伯,北周、隋初河南洛阳人。他出身武门,其父贺若敦曾任北周金州总管,积极主张平定江南,统一全国,但被权臣宇文护诛杀。临刑前,他告诫贺若弼,一要“成吾志”,平江南;二要说话谨慎,“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贺若弼不负父望,在平陈战役中立下奇功,但他未能吸取父亲教训,终“以舌死”。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且“解属文,博涉书记”,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他为记室,不久,封为当亭县公,任小内史。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他随大将韦孝宽伐陈,攻占几十座城池,因功被升为寿州刺史、襄邑县公。
杨坚称帝后,广罗人才。贺若弼经推荐,遂被任为吴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事,曾上疏取陈十策,得到文帝的高度评价。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贺若弼率军从广陵偷渡长江,后迅速兵进京口,消灭守军,俘南徐州刺史黄恪及6000多名陈兵。贺若弼尽释俘虏,并发给粮饷路费,让他们四处宣传隋军的优抚政策。此后,他兵分两路,一路阻击赶来救援的陈兵,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向钟山进发。
当时,贺若弼所率隋军只有8000名甲士,与陈军10万余人相差悬殊。但贺若弼善于谋略、审时度势,最终以少胜多,歼敌主力,为隋军平灭陈朝扫清了障碍。
平陈后,隋文帝召见贺若弼,评价他“克定三吴,公之功也”,并让他登上御座,与己并列而坐。他被赐绢8000段,官升上柱国、右领军大将军,加爵宋国公,不久转任右武侯大将军。
此后,他以此为资本,每每居功自傲,蔑视他人,并以宰相自许,终因对杨素被提升为右仆射甚感不平且形于颜色而被免官。但不久,文帝念其有功,复其爵位。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他随炀帝北巡,认为炀帝招待突厥可汗太奢侈并私下议论,结果被诛杀,享年6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