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想当皇帝的心思,如同曹魏时的司马昭,路人皆知。但她受到贵族们的普遍反对。在废中宗立睿宗的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驻扎于扬州的李敬业起兵伐武,其谋士骆宾王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即《伐武曌檄》。
武则天想当皇帝的心思,如同曹魏时的司马昭,路人皆知。但她受到贵族们的普遍反对。在废中宗立睿宗的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驻扎于扬州的李敬业起兵伐武,其谋士骆宾王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即《伐武曌檄》。“曌”,读zhào,是武则天为自己取的名字,寓意像佛一样“光明遍照”。《伐武曌缴》写得气势磅礴,据说,连武则天也听得赞不绝口。当内侍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时,武则天哑然失笑。不久,李敬业的伐武军队被击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绕在武则天身边的佛教集团站了出来,他们积极为武则天称帝制造舆论,鸣锣开道,力求从理论上证明武则天称帝名正言顺。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七月,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上表说武后是弥勒佛下世,应当代唐执政,武则天心花怒放。再阅览由法明等几位和尚伪造的《大云经》,武则天如获至宝。原来,此经中有两段文字谈到女人可以做国王,这真是正中下怀。其一是说,有一位叫净光的天女,被佛预言当国王,因为这位天女是菩萨化为女身;其二是说,净光天女现受女身,天下诸人要奉此女以继王嗣。这两段经文被这些和尚加以解释之后,成为:此女既承正威服天下,所有国士悉来承奉,无违拒者,此即要求当今大臣及百姓等,尽忠者得子孙昌炽,如有背叛者,纵使国家不诛,上天亦要降罚或让其自灭!经过这样的解释,实际上等于说,武后当承天命,任何人不得违抗。
在此之前,武则天为当女皇已做了不少功课。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洛河出现一石,绘有宝图,有“圣母临人永昌常业”字样。武则天据此举行盛大敬献宝图仪式,她率文武百官祭天坛,称洛河为圣河,禁捕鱼,称洛阳为“神都”,自称“圣母神皇”。据考证,这一切均出自武则天侄子武承嗣的策划。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八月,洛阳上万臣民三次请愿,请求武则天当皇帝。当然,这也是有人授意。
《大云经》问世后,弥勒将下凡为女皇君临天下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武则天也乐意自诩“弥勒”。水到渠成,当年十月,武则天即在洛阳应天门登基,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她的帝号最尊时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即弥勒。武则天以弥勒自居,在她执政时期,弥勒的风头盖过诸佛。
武则天称帝后,论功行赏,伪造《大云经》的十个法尚,皆赐爵县公,并赐紫袈裟银龟袋。对和尚赐紫袈裟乃武皇首创,后世多有仿效。武则天还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均藏《大云经》,供高僧升座讲解。一时,全国各地修建大云寺成风,连疏勒、碎叶等偏远地区都有大云寺,洛阳的大云寺在“东城之东,第五南北街”,即今塔湾以西一带。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则天下诏,令释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列道士女冠之前。她在诏书中说:“朕先蒙金口之记,又承宝偈之文,历教表于当今,《大云》阐奥,明王国之祯符,受开革命之阶,方启维新之运,故释教应在道法上,僧尼应在道冠前。”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受武则天重用、在福先寺译经的印度僧人菩提流志译出《宝雨经》十卷,内中有一段经文:东方有一天子,名曰月光,乘五色云,来诣佛所。佛乃告诉他说,“我寂灭后,你将要去瞻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实是菩萨,但现女身,为自在主,经于多岁,正法教化,养育众生,令修十善,能于我法广大住持,建立塔寺,并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供养沙门”。这段文字比《大云经》说得更明白,只差没有直接点出武则天的名字。经文说的“摩诃支那”是中国,有一位菩萨现为女身,在中国当皇帝,这不就是武氏吗?武皇看了这段文字,好生欢喜,有《宝雨经》中的佛意,武氏做皇帝就更有充足理由了。于是,武则天亲自出马,为菩提流志的新译佛经作序。
武则天借佛教登基,对佛门僧众十分宽容。因此,武周时期,许多公私田宅,为僧人占用;大内朝廷,僧人随便出入。这引起各阶层人士不满,加剧了社会矛盾。(徐晓帆 司一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