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洛阳保卫战因以寡敌众、艰苦卓绝,被军事研究者认为可与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衡阳战役相提并论,本报也屡次予以报道。
开栏语
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洛阳保卫战因以寡敌众、艰苦卓绝,被军事研究者认为可与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衡阳战役相提并论,本报也屡次予以报道。
然而,关于洛阳保卫战的详细资料并不丰富,这场战役,留给人们的始终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中原会战中,40万国民党大军缘何不敌10余万日军?洛阳何以落得“孤军守孤城”的境地?大敌当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与“二把手”汤恩伯是如何唱“对台戏”的?“豫西民众帮鬼子打国军”的传言是否真实?
近日,洛阳晚报记者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发现了一封中原会战战败后蒋鼎文写给蒋介石的《蒋鼎文关于中原会战溃败原因之检讨报告》(下称检讨书)。这封检讨书长达8页,近7000字,为研究洛阳保卫战提供了翔实资料和证据。
即日起,本报将连续刊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眼中的洛阳保卫战”系列报道,分4期独家披露洛阳保卫战战前境况、战斗经过、战败原因及蒋鼎文与汤恩伯国民党两大中原主帅之间不为人知的恩怨,敬请关注。
一直以来,洛阳保卫战的战败原因都被认为是孤军作战、寡不敌众,实际上,早在战争之前,洛阳城内外已是山雨欲来……
1
战况惨烈,洛阳保卫战堪比衡阳战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次中原会战,挫师失地,罪戾难辞。然而追怀过去,冀策将来,此一段血的教训,深足警觉,却有坦白的检讨之价值……”
1944年6月,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蒋鼎文在中原会战溃败后向蒋介石递交了一封长达8页的检讨书。此时,位于洛阳的第一战区指挥部已沦为日军囊中之物,蒋鼎文也遭遇了从军40年来最大的“滑铁卢”,所以检讨中,蒋鼎文一面自请罪责,一面找出诸多理由为自己推脱。
战备落后、贻误战机、兵力不足,以致“群众不配合”都被蒋鼎文列入了战败原因。然而无论找什么理由,郑州三日沦陷,许昌一天失守,不少县市不战而降,是不争的事实。唯独洛阳,在伊川籍将领武庭麟的率领下,以1.8万豫西子弟的血肉之躯抵抗3.5万陆空联动的精锐日军,全力保卫洛阳20余天,使民众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转移。
根据战后收容统计,洛阳守军成功突围者仅2000余人,其中又以非战斗兵员为主。
有学者认为,洛阳保卫战虽仅20余天,无法与抗战史上最惨烈的衡阳战役47天守城时间相比,但衡阳守军是装备精良、人员素质优良的嫡系主力,而洛阳守军是装备落后的地方部队,能守城这么多天,实属不易。
2
战前境况,469架次日机轮番轰炸洛阳
从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开始,洛阳就进入了日本侵略者的视线。因为洛阳是战略要地,国民党驻军甚多,加上有飞机场和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有大批飞行员在洛阳集训,使得日机频繁光顾洛阳。
1937年年底,日机首次轰炸洛阳。此后,日军飞机开始频繁空袭洛阳,小规模空袭每月不断。当时驻洛的河南省政府、发电厂、洛河大桥、伊河大桥等要害部位都遭受过日机的反复轰炸。1939年3月,日机空袭时重点袭击了洛阳的民用公共设施,河洛图书馆被炸,死伤上千人。
1940年,日机3次大规模空袭洛阳。2月20日,108架日机轮番轰炸洛阳一天,国民政府礼堂(今青年宫)周围3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死者数以万计。4月28日凌晨,12架次日机对老城进行地毯式轰炸,投放大量毒气弹,死尸满街,家家带孝,文明街一带数十家合家被烧死。5月初,日军派80余架次飞机再次空袭洛阳,轰炸10个小时,居民死伤无数。
据统计,截至1944年5月,日军先后动用469架次飞机轰炸洛阳城,炸毁房屋数千间,家破人亡者无数。
3
难民聚集,内忧甚于外患
外患未消,内忧更甚。在洛阳保卫战之前,洛阳城内聚集了大量1942年逃荒的难民。
据记载,“1941年河南大旱,灾民沿陇海铁路逃向陕西,沿途树皮被吃光,饿殍载道;秋天蝗虫又起,遮天而过,田间禾苗顿被吃光。洛阳火车站设有人市……1942年6月,旱灾,二麦减收,秋禾亦多枯萎”。
洛阳市,陇海铁路上的重镇,大量灾民聚集,使得城内“粮价飞涨,百货已呈有行无市之象”。据《大公报》报道,当时,洛阳满街都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这些乞丐“一个个迈着踉跄步子,叫天天不应,欲哭无泪,无声无息地饿毙于洛阳街头”。
“一路上的村庄,十室九空……所有人的脸都是浮肿的,鼻孔与眼角发黑,手脚麻痛。物价已经涨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许多人被迫卖掉自己的年轻妻子或女儿,而卖掉一口人,还换不回四斗粮食……”
4
战备松懈,为“孤军守孤城”埋下伏笔
内忧外患夹击中,日军的炮口又对准了这座风雨飘摇的古城。
1943年秋到1944年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日军制订了《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其中,以夺取行都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
针对河南战场,日军集结了15万精锐兵力,在1944年4月17日发起进攻时,又从满洲、华北调来两个师团共4万人,入豫总兵力近20万。
而此时在河南的国民党军队虽有40余万人,但最高长官、坐镇洛阳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却“有名无实”,因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根本不听其指挥,率20万中央军驻守豫东一带。
自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山西境内)之后,洛阳城将近3年无战事。蒋鼎文也已经两年多没有打过仗,对日军袭洛的认识相当模糊。
蒋鼎文认为,日军与第一战区隔河相峙3年,一直未能突破南岸防线,得益于他部署的从渑池到洛阳的坚固防线,得益于这条防线上的上万个碉堡。他甚至认为日军慑于国军威力,不敢侵犯洛阳。
因此,1944年5月,蒋鼎文仅凭自己的判断,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向大家建议把军官眷属及笨重行李带好,看管好文件,一旦情况有变,尽快向后方转移。
这样的部署,使得守军部队战斗力大打折扣,也为后来15军“孤军守孤城”埋下了伏笔。(记者 王妍 见习记者 余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