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佛教东传,影响逐步扩大,尤其是佛律东传,剃度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如同滚雪球一般增加,中国最早的佛教宗派开始酝酿形成,净土宗便是其中之一,它于东晋时期在洛阳发轫,后结“白莲社”于庐山最终创立。
且说佛教东传,影响逐步扩大,尤其是佛律东传,剃度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如同滚雪球一般增加,中国最早的佛教宗派开始酝酿形成,净土宗便是其中之一,它于东晋时期在洛阳发轫,后结“白莲社”于庐山最终创立。
净土宗又称莲宗,据《莲宗十二祖赞》,净土宗历代祖师为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等,称“莲宗十二祖”,而其始祖慧远自小游学于洛阳,钻研佛教于洛阳,净土宗可谓源于洛阳。
慧远本姓贾,于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生于雁门郡楼烦县(今山西原平县)一个儒学世家。13岁时,随其舅父令狐氏游学洛阳,几年后,成为洛阳太学的学生,博览群书,尤精《老子》《庄子》两部道家经典。由于道家思想的熏陶,慧远产生了隐居不仕的想法。公元354年,东晋与前秦大战,洛阳一带沦为战区,血雨腥风,横尸遍野。21岁的慧远北上河北避难,与后赵名僧佛图澄的弟子道安不期而遇。由于佛、道思想在不少方面相近,两人谈佛论道,十分投机。于是,慧远便同他的弟弟慧持一同拜道安为师父,落发为僧。
后慧远随道安辗转到洛阳陆浑山中(今嵩县),在这里居住了五六年时间,潜心研习佛法,苦读《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量寿经》等佛教经典。《无量寿经》是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世界的经典,它宣扬,人们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寿终时,阿弥陀佛就会亲自接其往生西方净土。慧远由此大为感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佛学思想,为创立净土宗奠定了基础。
东晋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前燕大将慕容恪南下掠夺洛阳,东晋守将陈佑抵挡不住,弃城南逃,溃退于陆浑。兵荒马乱,道安、慧远只得率400僧众南逃襄阳。在襄阳,他们弘法传道10余年,弟子广布,有数千人之多。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前秦苻坚军队攻打襄阳。道安嘱咐慧远率中坚弟子离开襄阳南下,自此两人分手,慧远在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时,应庐山西林寺方丈慧永之邀,上庐山切磋教义。
庐山,青峰秀峦巍峨挺拔,银朱飞瀑喷雪鸣雷,云海如涛瞬息万变,古树芳草郁郁葱葱。慧远一上庐山便喜欢上这里的清净幽美,便决定在此定居修行。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他在此创建东林寺,在寺中传教、修行和著述,身不出山,足不涉俗,三十八年如一日。东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慧远在庐山邀请僧俗18人结成“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后来,参加的僧人、居士达123人,净土宗已具雏形。为了丰富佛经,慧远还特意邀请在洛阳译经的律学大师僧迦提婆到庐山译经,僧迦提婆在庐山译出佛学经典《阿毗昙心论》四卷和《三法度论》二卷,慧远用这些经典充实净土宗的理论。
净土宗认为,人们居住的现实世界是“秽土”“尘世”,而佛所居住的彼岸世界是“净土”“佛国”。在“净土”“佛国”中尤以阿弥陀佛所居住的西方净土最值得追求,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人们修行,应该求往生净土。但世俗凡人要往极乐世界,“自力”难以解脱,应“乘佛愿力”(即“他力”),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心专念”,每日千遍万遍地口宣阿弥陀佛的名号。
净土宗念佛的方法有4种:1.专念佛的名号,称为持名念佛;2.观佛的塑像与画像,称为观像念佛;3.观想佛的妙相,称为观想念佛;4.观佛的法身,称为实相念佛。净土宗这样修行,十分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故广泛流传,有所谓“家家阿弥陀佛”的说法。
但净土宗这种简便成佛法,无形中增加了僧人的欲望,也成为佛门败类求往生净土的借口。据载,有个洪法师修净土宗,临死时,见兜率天童男童女来迎,法师说,我要生西方,不愿生天上,拒绝兜率天使。遂令众徒帮着念佛,不久,果然有西方佛来迎。有位僧人叫雄俊,生前无恶不作,去世后阎罗王判他入地狱,他却反对说,我如果入地狱,三世诸佛都是说谎。《无量寿经》说,下品下生,犯五逆罪(杀父、杀母、杀罗汉、伤害佛身出血、挑拨僧众不和)的人,临死时念佛几声,还得往生,我虽犯了罪,但不犯五逆,说到念佛,不知有多少声。说完,竟乘莲台往生西方。(徐晓帆 司一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