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以优势央企、省企驻洛工业生产基地和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骨干和支撑的老工业基地鲜明特征。截至今年6月底,驻洛央(省)企工业企业50户(其中中央企业43户)共有职工24.3万人,资产总计1899亿元。
近年,在相关央企、省企大力支持下,我市在推进与央(省)企合作工作中,坚持“政策扶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延伸合作平台,扩大合作对象,拓宽合作领域,取得了明显效果。
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当前,与央(省)企深入合作、实现以商招商,是市国资委承担的中心工作。我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能源等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我市与央(省)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合作潜力巨大。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多策并举,全面提升央(省)企服务水平。
工作合力逐步形成。2010年,我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金融办等为成员单位的洛阳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谋划央(省)企合作工作。市国资委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央企联络科,承担我市与央(省)企对接合作以及市央企办的日常工作。今年4月,一拖集团等5家央企发起成立了62家央(省)企参与的洛阳市驻洛央(省)企联合会,旨在全心全意为驻洛央(省)企服务,这是全国第三个、全省首个此类机构。
围绕市委、市政府制订的我市与央(省)企合作工作方案,市国资委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驻洛央(省)企,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为我市与央(省)企合作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央(省)企驻洛单位工作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单位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有关情况;二是建立了央(省)企合作工作台账,认真汇总各企业背景情况、主要领导、在建项目、发展规划、联系部门和联系人等信息,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建立重点推介项目动态管理库,及时更新项目对接洽谈、开工建设进展情况、资金落实情况等信息;四是建立了央(省)企项目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已签约项目落实情况;五是新建立了驻洛央(省)企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季报制度。
积极谋划促进项目对接落实。近年,我市抢抓中央(省)企业调整布局结构机遇,不断扩大对接范围、拓展对接领域、延伸对接触角,实现了由主要与产业关联度密切的央(省)企对接合作向全面、整体对接合作的转变。
结合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重点围绕装备制造、航天航空、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瞄准国机集团、中建材等重点央企,积极谋划了国机重工产业园项目、中硅高科光伏产业园项目等一批大项目。
2010年至2012年,我市已对接央(省)企31户,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4户;对接合作项目80余个,促成签约合作项目67个,协议投资总额1602亿元,仅2012年就与央企签约项目12个,签约金额835亿元。签约金额连续3年居河南省各省辖市之首。
我市与央(省)企合作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着眼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打造产业集群等目标,我市与央(省)企对接合作的工作重点由注重单个企业解困,逐步转变为全方位的合资合作,通过合作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
密切联系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市国资委充分利用驻洛央(省)企联合会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今年年初,市国资委抽调30人分成10个小组用一周时间,对涵盖了制造业、科研院所以及银行业在内的驻洛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进行大走访,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建议60个。其中,有14个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方面的意见,各责任单位已研究并答复;46个需政府协调解决的具体问题,绝大部分已协调解决。7月,市国资委再次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59个,目前正对相关问题进行逐一协调解决。
近期,市国资委成立了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油化工、能源电力、新材料、硅光伏及光电六大产业调研小组,为六大产业发展进行有益探索,从而更好地服务央(省)企发展。(记者 李松战 通讯员 刘忠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