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如烹饪 后世多效仿
因“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伊尹被奉为烹饪鼻祖,又称厨圣。他以烹饪之道治理国家的做法,后人纷纷效仿。比如东周时,在洛阳当了多年史官的老子著《道德经》,就写下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
钱钟书对伊尹十分推崇,他在《吃饭》一文中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把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着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从《尚书·顾命》起,总把做宰相比为和羹调鼎。”
关于和羹调鼎,还有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的故事。一次,齐景公打猎归来,佞臣梁丘据忙上前迎接,一番阿谀奉承让齐景公很高兴。齐景公想起晏子总爱教训自己,不由纳闷这两人同是臣子,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看来只有梁丘据与我相和啊!”他大发感慨,也想借机对晏子“敲打”一下。
以机智著称的晏子马上反驳道:“此言差矣!梁丘据与您只能说是同,怎么能说是和呢?”齐景公听不懂,晏子就细细为他解释:“和如羹焉。水火酶酿盐梅,以烹鱼肉, (chǎn,烧的意思)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在这段话中,晏子表达了“和如羹”的观点,并以它来说明君臣之道、治国之道,可谓深得伊尹真传。“君子和而不同”也是由此而来。
而晏子平生敬慕的人,就是“由厨而入相”的伊尹。也难怪,他们两个有不少共同点,比如都是五短身材、貌不惊人。
《古文琐语》中称宋景公曾梦到一个人,“其宾者甚短,大上小下,其言甚怒,好俯。”晏子说:“如是,则伊尹也。伊尹甚大而短,大上小下,赤色而髯,其言好俯而下声。”据此记载,伊尹应是小个子,头比较大,脸色发红,其貌不扬。
其实,伊尹究竟长什么样子,对我们并不重要。前两天,我在涧西区青岛路见到一尊伊尹雕塑,神色沉静,很有气度,便想无论如何要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他是洛阳的骄傲。(记者 张广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