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发) |
|
新华社洛阳11月12日电(记者 李鹏) “10、9、8……”,当小浪底大坝上的报数员将倒计时数字念完,水库电子雷达液位计上的数字也终于到了270米。人群中,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扶栏眺望群山环抱的广阔水面,激动地说:“10年建设、13年运行,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时间最终定格在了2012年11月12日8时1分。这一刻,小浪底水库内,曾经“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的黄河水缓缓漫过大坝上红色的270米水位线,(如上图)风儿掀起的微浪拍打着大堤,温柔而宁静。
这也标志着治黄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270米至275米的最后一个蓄水阶段检验。若通过检验,该工程将全面具备设计运用的条件。
汪洪说,蓄水270米,小浪底工程将迎来安全运用的重大挑战,不仅是对坝体安全、周边地质环境的最后一个阶段检验,还事关黄河沿岸过亿百姓的福祉。
资料显示,北踞太行、南逼邙岭的小浪底,是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出口。出此峡口,黄河便摆脱一切天然拘束,驰骋黄淮海大平原,奔流入海。在此扎口筑坝,犹如给“斗水七沙”的黄河找到了一个盛泥沉沙的“大泥盆”,对治理黄河的“淤、悬、断流”之害意义重大。
用最新统计数据注解小浪底工程的这一功绩:投运以来,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了千年一遇,连续13年实现安全度汛,并基本解除了下游的凌汛威胁;14次调水调沙拦沙30多亿吨,将8亿多吨泥沙冲入大海,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2米多;累计下泄水量2910亿立方米,确保了黄河13年不断流;累计发电630多亿度,减少碳排放6858万吨。
“通过270米高水位蓄水阶段检验后,小浪底水库可提供89亿立方米以上的库容,其主要功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是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治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汪洪说。
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可控制黄河92.3%的流域面积、91.2%的黄河径流量和100%的输沙量,水库最高运用水位275米。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开工。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