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洛阳牡丹花会(现已改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我作为嘉宾站在开幕式主席台上;如今,我再次来到洛阳……洛阳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应邀参加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的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张柱堂先生见到我们,第一句话就让我们备感亲切。
|
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张柱堂先生 |
|
三十年前在王城公园,他第一次看到雍容的牡丹
1983年4月15日,王城公园举行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作为特邀嘉宾的张柱堂戴着大红花,激动地站在主席台上。
张柱堂清楚地记得,当时,时任洛阳市市长的任普恩上台致辞,题目是“欢迎您,牡丹城的客人”。任普恩说,洛阳举办花会的初衷是“为了重振‘牡丹城’的盛誉,活跃人民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张柱堂感叹道:“作为一个中部地级市,洛阳竟率先举办城市节会。这种干大事、领潮流的胆略和魄力,在改革开放初期,难能可贵。”
在王城公园,张柱堂第一次看到牡丹。红牡丹、黄牡丹、黑牡丹,姹紫嫣红,让他大开眼界、赞不绝口。张柱堂长期生活在新疆,那里多是戈壁、沙漠,野花都很少,突然看到这么多雍容华贵的牡丹,张柱堂难掩惊喜之情。
人多,场面火爆,是首届洛阳牡丹花会给张柱堂留下的印象。当时,王城公园人山人海,喜气洋洋。
“我们新疆地广人稀,即使开大会,也看不到这么多人。”张柱堂笑着说。
一篇报道,在新疆引发“洛阳牡丹热”
张柱堂登上开幕式的主席台,从某种角度说是个“意外”。当时,他是《新疆信息报》的新闻部主任,到河南采写“百万河南人支援新疆建设”的新闻。采访结束后,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的赵地发出邀请:“洛阳正在举办牡丹花会,我建议你去看一看。”作为河南省委的客人,张柱堂被请上了主席台。
回到乌鲁木齐后,张柱堂在《新疆信息报》头版突出位置刊发2000多字的通讯《洛阳牡丹甲天下》,称赞“洛阳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这篇文章,在新疆读者中引发“洛阳牡丹热”,不少读者给张柱堂写信,询问洛阳牡丹、花会时间等情况。第二届、第三届牡丹花会,很多新疆游客到洛阳看牡丹。
愿做河洛文化与龟兹文化的使者,促进民族团结
今年牡丹文化节,张柱堂再次赴洛。
一下火车,新区宽广的街道、时尚的楼宇、修剪一新的花木、古色古香的园林,都让张柱堂兴奋不已。
听说洛阳正在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张柱堂非常赞同。他说,洛阳是千年帝都,历史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宋代以前,洛阳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名片”;丝绸之路直通西域和欧洲各国,河洛文化对新疆以龟兹文化为代表的西域文化影响很深。
“我认为,在新疆宣传、弘扬河洛文化,研究河洛文化和龟兹文化的血脉渊源,对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和谐有着重要意义。我个人则希望能成为河洛文化和龟兹文化的使者,为在新疆弘扬河洛文化尽一点微薄之力!”张柱堂说。
相关链接
张柱堂原籍河南项城,系“民国四大公子”张伯驹先生之孙,现任国际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张伯驹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柱堂自幼酷爱书画,师从启功、欧阳中石和大画家徐庶之。启功先生评价张柱堂的行草书法“功力深厚,骨秀大气,潇洒流畅,清润雅致”。(记者 程奇 杨玉梅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