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晚,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再次播发消息《〈“十八谈”映象版·洛阳篇〉播出后引发热议》,报道省内外各界包括在北京工作的洛阳籍老领导等收看收听《“十八谈”映象版·洛阳篇》后的反响。本报今日编发该报道文字版。
【导语】
大型时评节目《“十八谈”映象版·洛阳篇》,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闻频道播出后,在关注河南尤其是关注洛阳发展的观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老家在河南洛阳,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一直关心关注家乡的发展,观看了《“十八谈”映象版·洛阳篇》后,高兴地谈了观后感。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我看了《洛阳篇》有个感觉,就是全省上下能够思进、思兴。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克服困难,我相信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河南一定会做到跨越发展。
家住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民卿,15日晚与爱人一起观看了《“十八谈”映象版·洛阳篇》。他说,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非常具有优势和条件,我觉得这样一种思路、这样一种规划,非常切合洛阳的实际。应该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每一个城市都应该从自身的特色出发,来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定位。
从事文化研究多年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等在收看了本期节目之后,就洛阳市如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实现工业转型等问题谈了他们的感受和建议。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我注意到片子里面讲了,洛阳现在正在策划推进21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我觉得这21个项目选得都是比较准的,在推动方面我个人的建议是八个字“区别类型、重点推动”。因为我们的资金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用在最能做成事、最快做成事的项目上。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连俊义:洛阳要发展文化,应该拓展它的底蕴,让洛阳的古文化为现在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它的孕育功能,让这个古老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变成孕育当代美德的一个重要的支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我对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务实、抓“实”字,特别有共鸣、有同感。在“实”字上做文章,就是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敢于去碰硬,必须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舍昼夜的精神。
【解说词】
《“十八谈”映象版·洛阳篇》的播出,引起了很多在北京工作的洛阳籍人士的极大关注。老领导张思卿和原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航空兵原政委郭东亚中将,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编陈耀文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十八谈”映象版》这个大型时评栏目也给予了很高评价。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这个节目通过电视,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来对事关河南省发展的重要问题,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就更便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使我们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同时也便于统一人的思想认识,实施这些计划就有了群众基础。
海军航空兵原政委郭东亚:我感到“十八谈”这个做法很好:第一个,这个谈向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讲了一些我们的具体情况;第二个,就是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都谈了。谈的过程就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发动群众的过程,一个使我们的规划更完备、更符合实际的过程,也是今后我们干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十八谈”要坚持下去,要谈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民卿:《“十八谈”映象版》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电视这个栏目,它的服务功能的发挥。第一,它体现了服务大局,服务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这样一个大局;第二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功能;第三是服务各级政府的功能。所以,服务大局、服务大众、服务政府,这三个服务功能发挥得非常好。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编陈耀文:作为《东方时空》的老记者,我现在来看河南卫视推出的这档节目,心里面有一种隐隐的冲动。把解放思想这样相对来说比较空的话题落到实处,而且下一步是花很大气力在务实上,在实实在在抓事情上下工夫,把解放思想真正当成一件事情的话,整个中原经济区的腾飞指日可待。
(记者 李东慧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