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心文化产业园相声茶馆,品盖碗茶、听相声,仿佛穿越到过去的戏园子;漫步西工小街体验民国风情,各种美食太上头,小街天府晚高峰翻台四五次……今年牡丹文化节,洛阳“越夜越City”。
走进天心文化产业园相声茶馆,品盖碗茶、听相声,仿佛穿越到过去的戏园子;漫步西工小街体验民国风情,各种美食太上头,小街天府晚高峰翻台四五次……今年牡丹文化节,洛阳“越夜越City”。
夜经济,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空,更成为消费增长的推手。数据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近年来,从流光溢彩的特色街区,到灯火通明的文博场馆,从烟火升腾的夜市,到沉浸感拉满的文旅演艺,夜经济正以多元业态重构洛阳的生活图景,重塑城市的活力。夜经济虽然火了,但要不断为洛阳经济发光发热,还得完成从“流量争夺”到“留量深耕”的转变。
为何?因为洛阳作为新文旅“顶流”,特别是牡丹文化节超高人气加持下,缺的不是“流量”,而是“留量”。走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构建兼顾场景多元、文化特色和社会包容的夜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接住和消化“泼天流量”,扩大文旅消费,同时分流热点景区的承载压力。
“留量深耕”,最核心的是消费场景的持续上新。比如,上阳宫布局大唐西市,举行大唐天籁·春风洛城音乐会等活动,融合了宫里蹦唐迪、古风民乐、“上房揭瓦”围炉煮茶等多种场景,可满足游客多种需求。场景越丰富,越能增加游客黏性,使“一次性”旅游流量变为“反复性”消费留量。
“留量深耕”,须抓住文化这个灵魂,打造独有的特色品牌。夜经济文化内涵越丰富,越能激发消费者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比如,我市推出应天门夜游项目,上新唐宫乐宴演出、3D灯光秀等活动,复原了盛唐夜景,提升了历史文化IP的商业价值,成为洛阳的头号网红打卡地。只有更多游客愿意前来感受文化魅力,夜经济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留量深耕”,还要瞄准年轻人做文章。00后已成为夜间消费主力,他们注重情绪价值和个性体验,愿意为“快乐”买单,满足了年轻人独特体验需求,他们就会乐于将经历“种草”到社交媒体上,让线上“流量”成功转化为线下“留量”。
“留量深耕”追求的是“长期增量”,是一场发生在夜色中的系统变革。呼唤我们多些长期主义,多些政策创新和制度松绑,加快技术创新赋能场景迭代,为多元场景提供包容环境,真正释放“越夜越有含金量”的持久动能。(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