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芳华绝代,世人百般珍惜,爱它还来不及。倘若有人胆敢辣手摧花,只怕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牡丹芳华绝代,世人百般珍惜,爱它还来不及。倘若有人胆敢辣手摧花,只怕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偏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只因牡丹未按自己的心意提前开放,便火烧牡丹,刀铲牡丹,恨不得将此花“斩尽杀绝”。
是谁如此孟浪?一个当了皇帝的女人。
清代小说《镜花缘》里的这个桥段,匪夷所思,将一代女皇武则天抹黑成了毫无常识、唯我独尊的偏执狂,偏偏还哄住了某些不辨黑白的读者。
事实上,历史上的武则天非但不是“摧花狂魔”,还是实实在在的爱花人。她将家乡的珍品牡丹引进神都洛阳,促使“洛阳牡丹甲天下”加速实现。
“黑化”的女皇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内容宏大,想象奇妙。书中说,王母娘娘办蟠桃盛会,众仙百般逢迎,争相献媚。嫦娥为了取悦王母,怂恿百花仙子命百花齐放,以助酒兴。百花仙子恪守天条,不肯违背时序折腾众花神,顶着得罪同僚的压力,拒绝了嫦娥的荒唐提议。
嫦娥发怒,与百花仙子打赌:他日若有凡间帝王命百花齐放,百花仙子便要受罚。
千百年后,受了嫦娥挑唆的天星心月狐下凡投胎,当了女皇,是为武则天。某个冬日,武则天到上苑饮酒赏雪,一时兴起,诏令百花齐放。
不巧,此时百花仙子云游在外,正与麻姑下棋消遣。众花仙寻不到百花仙子,不敢违抗人君之命,遂连夜开放,只有花王牡丹不惧权势,傲骨孤立。
武则天大怒,命人将数千株牡丹“逐根掘起,多架柴炭,立时烧毁”,贬到洛阳当药材,“每岁委员采贡丹皮若干石,以备药料之用”。哪知牡丹到洛阳后“日渐滋生,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李汝珍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武则天所写的《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此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相传,当年反对武则天上位的大臣们诈称冬日花开,骗她游上苑,打算坑她。武则天识破了阴谋,“凌晨名花布苑”,吓得群臣认定她是真命天女,“咸服其异”。
有意思的是,《全唐诗》的编者特意备注,“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小说家之言自然也当不得真。事实上,正史中并无武则天贬牡丹的相关记载,武则天是女皇帝倒是真的——这也正是她被后世封建小说家抹黑的关键原因。
窒息的男权
上下五千年,正史记载的女性帝王只有武则天一个。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记载,唐太宗晚年缠绵病榻,才人武媚侍奉床前,与太子李治暗生情愫。太宗驾崩后,武媚入感业寺为尼,后被继位的唐高宗李治迎回宫中,立为皇后。
李治去世后,武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改东都为神都。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正式登基,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级秩序森严。不难想象,一个女性要突破社会观念桎梏及身份局限,将面临多少磨难。
从宠冠后宫到君临天下,武则天一路“升级打怪”,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间种种,不足为外人道也。封建卫道士斥责她“牝鸡司晨”,将其妖魔化,说她残杀皇子,包养面首,虐杀大臣,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然而历代帝王,哪个不是双手沾满了鲜血?
唐太宗当年为了夺权,曾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仍被奉为一代明君。反观武则天,她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安定边疆,减轻赋税,发展农桑,建明堂,起天堂,造天枢,铸九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功绩非凡,却仍被思维固化的封建卫道士口诛笔伐。
宋朝往后,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兴起,待到明清,“女子无才便是德”成了社会主流观念,编派“不守妇道”“逆天改命”的武则天似乎成了一股风潮。除了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等文学作品,皆有意无意地贬损过武则天。
这些人明面上说是武则天贬牡丹,实则是怪她挑战封建秩序,打破男权专制:千百年来都是男人当皇帝,你一个女人逞什么强?
非凡的花王
牡丹绝不是武则天“贬”到洛阳来的。洛阳是中国野生牡丹的重要发源地。早在封建王朝诞生以前,洛阳杨山等地已有野生牡丹;早在武则天出生以前,洛阳皇家园林已有人工培育的观赏牡丹。
公元7世纪初,隋炀帝迁都洛阳,诏令各地进献奇花异草装点西苑,从河北易州引进了20箱珍品牡丹。
待到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时,洛阳西苑的牡丹已锦绣成堆。女皇酷爱赏花,她非但不是辣手摧花的女魔头,还是历史上级别最高的“牡丹推广大使”。
早在武则天还是武皇后时,就和唐高宗长居东都洛阳,并把老家山西等地的牡丹珍稀品种移植到了洛阳。唐代舒元舆在《牡丹赋》里介绍“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寖盛”。“天后”指的就是武则天。
相传,女皇常用牡丹花蜜抹脸,年近七旬仍魅力不减。在她的引导下,洛阳各地大修园林,广种牡丹,种花、赏花蔚然成风。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有云:“自唐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始盛。”
《镜花缘》倒也不是一味胡编。书中说,百花仙子及牡丹仙子等众花神因犯了天条,被贬下凡尘,转世为人。武则天开科选才女,众仙姑云集京城,一并中选,大有作为。这倒是有历史背景。
武则天执政时期,首创殿试、武举等科举新制,广纳人才,不仅选拔培养了狄仁杰、郭子仪、姚崇、宋璟等一大批将相之才,还破格提拔才女上官婉儿等当女官,开了女子从政的新风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武则天与牡丹一样,引领时代,风骨卓然,不愧是“花王”。(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