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伊滨区寇店镇水泉社区的一处山坡上,土地承包大户布晓伟正带着10余名工人对今年新栽的连翘进行田间管理。这片荒芜了20余年的坡岭地如今种下一株株茁壮的希望之苗,正以“中药材+ 粮食”的复合种植模式重焕生机。
近日,在伊滨区寇店镇水泉社区的一处山坡上,土地承包大户布晓伟正带着10余名工人对今年新栽的连翘进行田间管理。这片荒芜了20余年的坡岭地如今种下一株株茁壮的希望之苗,正以“中药材+ 粮食”的复合种植模式重焕生机。
水泉社区地处浅山丘陵区,长期以来,因耕作条件差、收益低,超半数土地撂荒。2023年,布晓伟经朋友引荐来到这里,以“社区+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流转山地,投资修建了产业路,同时平整荒地、改建废弃水库、铺设灌溉管道,对当地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性改造,为发展中药材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板蓝根、连翘、谷子、冬小麦等作物不负人心,在新开垦的土地上扎下了根、结出了果。
今年开春,布晓伟抢抓农时,在50余亩山地上栽植11000株连翘幼苗,创新采用“林粮间作”模式——在连翘间隙套种花生、芝麻,既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又能实现短期收益。
“3年后,连翘株高达到1米,连片成林,预计每亩可产连翘果300公斤,形成稳定收入。”布晓伟说,他已经对30多亩土地进行了机械平整,为芝麻种植作准备。
土地盘活也带动了群众就业。目前,这里日常务工村民有10余人,农忙时节需要20多人同时干活,每人每天可收入约70元。
“以前这些地都荒着,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非常高兴。”到连翘地里务工的水泉社区居民郭大姐开心地说。
布晓伟透露,今年他还计划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引入水果玉米品种,在百亩小麦收获后实施轮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坡,正历经着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蝶变”的变革。如今的水泉社区,村民们在曾经荒芜的田野上播种新的梦想、新的希望。
“我们的目标是盘活土地,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特色农业项目,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让荒地变成‘聚宝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布晓伟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赵硕 通讯员 任费伊 杨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