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中秋节还有十几天时,73岁的市民董秋玲就在网上下单购买了100多元的牛肉,她说,她盼着女儿一家能在中秋节回来,“但是,女儿还没说能否回来,我也不敢主动问”。
桂花馥郁,圆月如盘,又到一年中秋时。回家团圆,共享天伦,历来是中秋月圆的主题,也是古往今来良好风尚的延续。然而,在快节奏的当下,或忙于生计、或忙于应酬,中秋回家看看似乎并不容易做到。都说中秋的夜晚,月圆人圆,然而也有不少“空巢”老人只能“望月兴叹”。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空巢”老人和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对于不能实现中秋团圆,前者表示“理解儿女”,后者直言“实属无奈”。
“空巢”老人曾偷偷抹泪,但从不告诉孩子
董秋玲家住洛龙区,6年前老伴儿去世,她便开始了独居生活。
董秋玲说,女儿一家在郑州定居,虽说郑洛两地距离不算太远,但一年中女儿鲜有时间回来看看。
“女儿忙,既要上班、做家务,还得照顾孩子上学,实在抽不开身。这不,本来说暑假抽空回来几天,遇上孩子补课,最后还是没回来。”董秋玲说,当接到女儿不能回来的电话时,她有些失落,但也只是简单地回应一句“好”,没再多说什么。
谁不希望子女陪在身边?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董秋玲知道女儿忙,不愿主动询问,怕给女儿增添心理负担。“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想孩子的时候,我也会偷偷抹一把泪,但是流泪不能解决问题,第二天我还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买菜、做饭。我觉得一个人过节也没啥。”董秋玲说,她偷偷流泪的事,从未告诉过女儿。
家住西工区的袁国安日常和老伴儿相互照料,他说,自己从不主动要求子女回来,主要是怕给他们添麻烦。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性格内向还是乐观豁达,盼望子女回家是“空巢”老人的共同心声。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摸排辖区‘空巢’老人的情况并给予其特殊关照,嘱咐他们有啥需求就找社区,但是真正来找的并不多。”洛龙区学府街道大学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蔡进伟说,“空巢”老人普遍物欲不高,更注重精神需求,子女回来一次,他们能高兴好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