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河南洛阳拥有丰富河道、水工设施、漕运官仓、城市遗址、漕运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资料图片)
编者按
9月2日出版的2024年第18期《民生周刊》杂志,聚焦我市积极探索新时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为隋唐大运河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经验与做法。本网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河南洛阳拥有丰富河道、水工设施、漕运官仓、城市遗址、漕运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年来,洛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新时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延续运河的千年神韵。
“保护展示、活化利用”,博物馆用“创意+科技”讲好历史文化故事
处暑时节,“三伏”将尽。站在新街桥,洛河与瀍河交汇之处,眺望远处,一座形似风帆的金色屋顶格外醒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便是洛阳新地标——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作为展示隋唐大运河“前世今生”的重要平台,博物馆共展出800余件大运河相关文物,并通过现代科技与古老文物相结合的方式,向市民游客生动展示千年大运河文化底蕴。
走进一层“国运泱泱”展厅,巨型砂岩浮雕映入眼帘。一条人字形运河,犹如巨龙嵌入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面高壁,再现“水上高铁”——隋唐大运河“百舸争流千帆竞”繁荣景象。
来到三层“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展厅,跟随“一粒米”感受漕运之旅。从产地到餐桌,需要哪些步骤?沿着脚下“运河”,逐步了解漕运征收、运输、抵达3个不同场景的历程。整个过程以环幕影院、互动游戏、语音问答等形式,展示沿线城市风貌、河工技术、漕运制度改革、粮食仓储方式等。
漫步各个展厅,一个个数字化新场景、新应用,赋予了文物新生命,让文物变得生动鲜活,可触、可知、可感。
“我们仿佛置身于一部历史长卷中,不再是历史的看客,而是其中一员。”来自浙江的游客孙建感叹道,“没想到博物馆还可以这么潮,特别是利用新技术,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大运河历史背景。”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市民游客多维度、多场景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曹琥介绍,市民游客还可以通过解谜题、看戏剧、玩游戏等方式,与历史人物互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加深了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
不仅是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近年来,洛阳各大博物馆按照“保护展示、活化利用”理念,统筹实物展陈和信息化手段,用“创意+科技”讲好历史文化故事。
如今,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穿梭在各个博物馆,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之间,赏文物、品文化,沉浸式感受古都洛阳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