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满大街都是穿汉服的漂亮姑娘,赶时髦的人怎么着也得换一身新鲜新鲜。
牡丹自古被视为富贵、繁荣、吉祥、美满的象征,牡丹元素在古代服饰中应用广泛。在爱牡丹这事儿上,古人和今人达成了审美一致。
衣冠华夏,牡丹霓裳
汉服是汉族传统服饰,俗称“衣裳”。史载,黄帝、尧等“垂衣裳而治天下”,汉服形制源于黄帝时期,定型于周朝,到汉朝已有相当具体的穿衣礼仪。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不同朝代的人穿的汉服款式不大一样。上一届牡丹文化节,洛阳牡丹博物馆举行了全国首个牡丹霓裳装束复原秀,展示了数十件带有牡丹元素的汉服,创意来自洛阳博物馆等的文物,诸如北魏彩绘牵手女俑、唐三彩女俑等,尽显东方古典服饰之美。
唐宋时期牡丹极盛,牡丹元素在服饰中应用广泛。唐代女子的衣襟、衣袖、腰带等部位大都绣着华丽的牡丹图案。男人的服饰虽不比女人那么花哨,但腰带等细节部位也会绣牡丹图案,以彰显高贵气质,凸显身份地位。
宋代服饰讲究朴素、自然,牡丹一般被当作发饰插在发髻上。
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汉服款式,可以到洛阳民俗博物馆去看真实的文物。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展示河洛民俗风情的专题性博物馆,藏品大都是旧时的河洛民间生活用品,比如镜奁、辘轳、坐笸、鹌鹑布袋、剃头挑子等,五花八门,烟火气浓郁。馆中有清末民初的嫁衣、云肩、罗裙、肚兜、绣鞋等刺绣服饰,从宫廷贵族的华丽衣冠到村姑莽汉的土布衣衫,应有尽有。
云肩
古时洛阳女子多会女红(音同工),喜欢在贴身穿的肚兜上绣鸳鸯、比翼鸟,或是牡丹、并蒂莲等图案。洛阳刺绣又名洛绣,源远流长,自成一派。牡丹是洛绣中常见的纹饰。
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女子出嫁,往往云肩霞帔,装扮隆重。云肩是女人披在肩上的装饰物,类似披肩,多为丝缎织锦,上有云纹,绣着“凤穿牡丹”等图案,吉祥又喜庆。
衣香鬓影,光彩照人
衣裳要出彩,得有别致的首饰点缀。古时贵族女子常用的发簪、发钗等头饰,一般镶金嵌玉,做成牡丹、蝴蝶、金凤等造型,有的还贴着翠鸟的羽毛,名曰“钿翠”,奢华美丽。平民女子买不起金贵首饰不要紧,头上插一朵牡丹花照样好看。
《唐国史补》《洛阳牡丹记》等古籍记载,唐宋时期,洛阳满城种牡丹,花开时节,看花人奔走相告,骑马赏花,花下饮酒,城中人无论身份贵贱都爱往头上插花,哪怕挑担的粗壮汉子也不例外。
现代女人喜欢用项链搭配春衫,古代女子好用压襟装饰衣裳。
压襟是挂在胸前压住衣襟的佩饰,多为银质,形似项链却不是项链——它只有一条短链子,不能戴在脖子上,压襟链子一头有个鼻儿,可以挂在胸前的扣子上。
明清、民国时期很流行挂压襟。那时,女人的上衣通常比较肥阔,风一吹鼓鼓囊囊,戴上压襟可以压住轻薄的衣衫,免得走光。再者,动作大了压襟容易掉,挂上压襟就不能大步流星,只能款摆腰肢慢慢走,有助于规范闺秀步态。
一条精致的压襟上,往往有银、象牙、翡翠、玛瑙塑造的牡丹、鱼、云雀、蝙蝠等饰品,寓意富贵有余等,图个吉利。压襟下头一般还缀着铃铛、刀、镊子、剔牙钩、挖耳勺等小物件,或为辟邪,或为实用。
有的压襟是牡丹花篮形状的镂空香囊,里头可以放牡丹香,幽香醉人。
古代除了牡丹香,还有牡丹胭脂、牡丹皂等牡丹特色产品。据说,杨玉环用牡丹皮、杏仁、滑石、轻粉等制成“杨太真红玉青”美容膏抹脸,面如红玉,楚楚动人。
人工香料再好也不如真花香气醉人。到牡丹花丛中转上一圈,“天香夜染衣”,从头到脚都是香的。(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