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晋南地区和洛阳盆地既相互独立,又交往频繁。连接这两个地理单元的古道也有多条,如果要用一个名字概括它们,我的选择是晋洛古道。
万里茶道与潞泽会馆
在洛阳老城新街南端的瀍河岸边,有一座万里茶道上的晋商会馆——潞泽会馆。
潞泽会馆
潞泽会馆初为关帝庙,始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的商人集资修建。据《修建关帝庙潞泽众商布施碑记》记载,这一工程历时15年才全部完工,花费白银数万两。
在潞泽会馆修建之前,山西、陕西两省的富商大贾通过集资,已在洛阳建成山陕会馆。两座会馆东西相距不到一公里,可见晋商生意兴隆,实力雄厚。
当时,晋商主要经营布匹、绸缎、茶叶等,商队有大量的骆驼和骡马。横跨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在17世纪开始形成,这条国际商路南起福建武夷山,经河南、山西等地北至中俄边境,洛阳是其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晋洛古道也是万里茶道上的一段。
孟津河与白鹤古渡
晋南地区与洛阳盆地隔黄河相望,黄河古渡是晋洛古道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黄河孟津段为例。《说文解字》中说:“津,水渡也。”孟津本是黄河上的古老渡口,旧址在今孟津区会盟镇扣马村一带。
孟津黄河渡口
黄河孟津段长59公里,历史上又称孟津河。孟津河上有七大古津,白鹤镇就占了四个,包括河清古渡、白鹤古渡等。它们扼守着洛阳的北边门户,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比如,河清古渡又称硖(音同峡)石津,北魏时权臣尔朱荣铁骑入洛,就是从这里夜渡黄河的。如今,古渡已被小浪底专用公路桥所取代。
白鹤古渡位于今鹤西村北,历史上的平阴津曾在这一带。在黄河北岸,与其遥相呼应的是吉利白坡古渡。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设驻白坡渡口办事处,负责太行山与洛阳之间的人员往来及物资渡河事宜。随着洛阳黄河公路大桥等的建成投用,这些古渡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轵关陉与封门天险
东周时期,晋国的国都在今山西侯马、曲沃一带。如果晋国国君来见周天子,除了可以南下经茅津渡过黄河,走崤函古道到洛阳,还有一条近路可抄,就是走轵关陉(音同行)到济源,再南渡黄河到洛阳。
轵关陉又称轵道,位于太行山的最南端,是太行八陉中的第一陉。
据《国语》等记载,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了王子带之乱,周襄王向晋国求援。晋文公立功心切,“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即向轵关陉沿途聚居的戎狄势力行贿,以便借道前往洛阳。
晋文公出兵迅速,立下大功,周襄王便将黄河北岸的原及阳樊等采邑赐给了晋国。当地百姓不愿归晋,以轵(指车轴的末端)相连作为城池自保,称为轵城。
“封门天险”
轵关陉连起了轵城和侯马,在晋洛古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东边的关口称轵关,也称封门关,在今济源市王屋镇封门村。如今古道已被公路取代,村中清咸丰年间的“封门天险”匾额尚存。
阳壶城与阳壶古道
轵关陉从济源到侯马,途中经过垣曲。从新安、渑池到垣曲有阳壶古道与轵关陉相接,也是晋洛古道的一部分。
垣曲地处晋南,与渑池隔黄河相望,在清康熙年间的两地县志中,都记载了一个地方——阳壶城。阳壶城地处豫晋大峡谷,扼守黄河天险,自古是拱卫洛阳的重要关隘。千百年来,随着黄河改道,阳壶城也经历了几次迁徙,它在明代时被改为阳壶村,今已不存。
“阳壶古道”
阳壶古道从渑池最北端的南村乡境内穿过,经东关村等抵达新安,通往洛阳,全长90多公里,如今部分保存完好,一些老人还有着对古道的记忆。如在南村乡东关村,70多岁的杨小耀说,过去村中古道旁有不少旅店,“山西的客商从洛阳进货回去,都要在这儿住店”。
现在旅店没了,村里还保留着不少老物件。其中有两盘巨大的石碾,据说当年旅店生意红火,得用这样的大碾盘磨面才供得上客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