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蟹肥。螃蟹浑身盔甲,看着个儿大,肉却少,吃着费事儿,还不顶饥,有人对它不感兴趣,有人却极其喜欢。
金秋蟹肥。螃蟹浑身盔甲,看着个儿大,肉却少,吃着费事儿,还不顶饥,有人对它不感兴趣,有人却极其喜欢。
隋炀帝就很爱吃蟹。迁都洛阳后,他率领“皇家吃货团”,顺着大运河,坐着龙舟专门去南方吃蟹。
身为皇帝,一声令下,自有人帮他发“特快专递”,可那怎比得上现捞现吃新鲜?隋炀帝吃蟹讲究,要口感也要美感,他只爱南方的“镂金龙凤蟹”。
史载,早在周代,螃蟹就被当成美味。周人祭祀用蟹胥(螃蟹酱)当祭品。
晋代官员毕卓好边喝酒边吃蟹。蟹性寒,酒性热,持螯下酒,就跟坐火车时喝啤酒、啃鸭脖一样——绝配。
元代画家倪瓒是螃蟹的狂热爱好者。他吃蟹很克制,每次顶多煮两只——煮多了吃不了,蟹肉会变柴。
写《闲情偶寄》的明清文人李渔跟倪瓒不同。老李一顿能吃几十只蟹,而且好吃独食。这种吃法令他压力很大,不得不早作打算,一到夏天就开始攒钱,存着买螃蟹。
清代美食家袁枚也认为“蟹宜独食”,但他是让螃蟹“独”——做螃蟹不配其他食材,怕夺了蟹的鲜味。
袁枚吃蟹,要用到小锤子、小叉子、小剪子、小镊子等八种工具,人称“蟹八件”。一般人没他这么风雅。
北宋职业写手陶糓应邀去吃螃蟹宴,主家吩咐从大闸蟹开始,从大往小轮着上。陶糓不知螃蟹品种不同,批评“一蟹不如一蟹”,气得主家端来一盆葫芦汤,嘲讽他写文章只是“依样画葫芦”。
有些大老粗比陶糓还不识货。北宋某将领收到朝廷奖赏的螃蟹,给手下发福利。兵哥哥们横竖不知道咋下嘴,干脆挂在门上辟邪了。
由此来看,请客吃饭还真要“看人下菜碟”,若是对方会吃蟹,好歹钱没白花;要是对方不懂吃,草草啃两口就丢掉,岂不是糟蹋美味?
今秋有人请你吃螃蟹吗?且吃且珍惜。(记者 张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