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有名医”展示活动自首播妇产科俞维主任以来,受到行业内和群众的热切关注,群众留言不断。
“东方有名医”展示活动自首播妇产科俞维主任以来,受到行业内和群众的热切关注,群众留言不断。“我为群众办实事”,让医学专家走近您,从了解、熟悉、信任开始!
搭建这个平台,就是要通过开展“名医名家”推介,宣传卫生战线的典型,宣传卫生行业权威,打造一批技术精良、医德高尚、社会认可的“东方名医”,方便群众就医。通过展示让群众充分了解“洛阳”本地自己的名医,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就近就医。
【名不虚传】
张森,医学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洛阳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中西医骨科影像学会副主任委员,影像学工作40余年,是我市最早开展CT诊断学科带头人之一,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肿瘤诊断方面独有建树。擅长CT肺部占位性肿瘤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肺小结节的甄别;磁共振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肝癌、结直肠占位等。具有四十余万人次的阅片经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先后荣获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东方医院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殊荣。
相信但凡与张森主任聊过天的人,都会被他的妙语连珠所折服。张森,洛阳东方医院影像科主任,在他30余年的医学职业生涯中,先后为数十万名患者进行了准确的影像诊断,书写出精彩职业传奇。
执着:练就“火眼金睛”
那是一个春天,年逾古稀的马先生感到腹部有异物感,在家人陪伴下,先后跑了市内多家医院,却始终未有明确诊断。最后,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张森。张主任仔细看过片子后,嘱咐他即刻住院。两天后,马先生实施了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
同样是这一年的10月初,46岁的中学教师刘某,突然出现低热,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咳嗽,且伴有少量咯血,先后到两家医院做全身检查,被医院拟诊为“肺癌”,其中一家医院把手术方案都确定了。就在手术的前一天,刘老师拿着片子慕名找到张森请他会诊。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仔细研判,张森肯定地对刘老师说:“你得的不是肺癌,而是肺结核。”他建议刘老师进一步完善肺结核疾病相关诊断的各项检查,以便确诊疾病,结果证明,他的诊断完全正确。
中信重机一位退休干部因黄疸住院,影像诊断为“胆管占位”,他辗转找到张森主任,张主任看过其影像资料后,很肯定地告诉他,那只是一个胆管结石。后经外科医生用微创手术顺利地取出了结石,也去掉了压在患者头上的一颗大“石头”……
在张主任的职业生涯中,类似的“诊断故事”发生过多少次,他已无从记起。但他记得,当年为了训练自己的业务技能,他常常一个人钻进实验室,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为研究肿瘤的早期诊断,他曾在显微镜下翻看过无数张病理切片,并将影像图片与病理切片进行逐一比对,用心血打下的扎实功底,使他能从影像的细微变化中,找到“病理”、“病据”,并为患者做出准确判断,有时甚至为了一个影像诊断正确与否,追踪患者数周或数月,还会为了验证一个诊断结果亲自到手术室观察手术的全过程。曾经有一个肺小结节患者,第一次肺部CT就提示病人考虑为恶性的可能性很大,当时患者根本不相信,追踪了3年,动员了3年,直到病灶发生了动态变化,再次动员患者做了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患者非常的感谢和感动。正是他这种细致入微,锲而不舍,亲力亲为的精神,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睛”。
现代医学认为,就肿瘤的治疗而言,诊断比治疗更重要,如晚期发现的肺癌患者,术后平均达到5年生存率者不足10%,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者可达到80%以上,其中不少人可以活到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张森正是用他精湛的专业判断能力,挽救着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
责任:折射医者仁心
张森1981年7月毕业于豫北医学专科学校(现在的新乡医学院)医疗系,同年8月分配到东方医院外科做治疗工作。与所有刚走出校园的年青医生一样,他渴望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建树。除了上班,他经常在业余时间一个人猫在宿舍里总结临床经验。普外、骨外、脑外、胸外、急诊科等科室,都留下了他工作的足迹。5年的时光很快在波澜不惊中过去。
1985年的秋天,医院根据学科建设发展需要,选派张森先后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CT影像诊断技术。1986年,豫西地区首台全身螺旋CT机落户拖厂医院(现在的洛阳东方医院),学成归来的张森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批影像诊断医生。扎实的外科临床基础,让勤奋好学的张森很快在业务上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张森被任命为科主任,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更意识到影像诊断技术水平高低对一个医院意味着什么。如何提高影像诊断技术为医疗工作服务,无疑成为张森思考的主要问题。他与科内同事密切协作,规范各项操作程序,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东方医院增添了河南省首台128排螺旋CT,先后购置更新了高场超导1.5T、3.0T磁共振。在新设备投入使用之初,张森从改造机房、安装机器到调试使用、熟悉设备,每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忙碌,使整个工期缩短了近一半,提前顺利地完成了普通影像向数字化的过渡,为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多数人看来,有了先进设备,就该松口气了,但张森却不这么看。在他看来,任何先进设备,只有依托人的技术才能发挥其优势,而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业务,才能更合理地把设备的精准性运用到临床工作中。近年来,在张森的带领下,影像科的全体医务人员利用设备优势,简化为病人服务环节,缩短检查报告等候时间,坚持无假日应诊、全天候待机检查,对来自郊县的病人也给予特殊“关照”;同时,主动出击与临床医师进行“互动式”沟通,跟踪随访病例,为临床诊断、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厚德:书写“睛”采人生
每天面对大量影像图片,在外人看来,无疑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在张森的眼里,他面前的每一幅影像图片,都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紧密相联,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2009年3月,一对夫妇带着一个11个月大的患儿到医院就诊。患儿的父亲告诉医生,孩子半岁时出现呕吐和不愿进食现象,起初他们以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今快5个月了,症状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重。
在医生的建议下,患儿父母带孩子去做了CT。片子出来后,张森经认真反复阅片,发现孩子十二指肠段有梗阻征象,并判断是异物性梗阻。当时患儿父母全都认为张森检查有误,甚至扬言要到有关部门去投诉他。但后来的手术证明,是张森救了这个孩子——医生从孩子腹腔里取出一个枚果核,而果核的尖端部分已扎进十二指肠壁中,其四周已被纤维组织包绕,如果再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张森的精确诊断,让患儿父母深为感动。尽管多年过去了,每当提起这件事,他们依然心存感激。
“影像诊断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来不得半点马虎。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异常,是我们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无声承诺。”张森如是说。
作为影像科主任,多年来,张森丝毫不敢懈怠,除正常工作外,他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素质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职责,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近年来,影像科在张森的带领下,取得了多项集体荣誉,他本人也获得了“洛阳市先进工作者”、医院“劳动模范”、“德技双馨”等诸多称号。荣誉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在他看来,影像科最大的荣誉,是每一位重获健康的患者感激的笑脸。这感激,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张森和他的同事们,激励着他们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去。
面向未来,张森和他所带领的影像团队以传承、创新、发展为己任,以“质量第一、病人至上、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科室理念,努力为群众打造高效的医疗服务,跻身于豫西地区医学影像专业前列。
健康热线:0379-64978816
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