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历时长久的考古学文化。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血缘始祖。他们活动的地域和年代,与仰韶文化的地域和年代大体相符。本文谨就研究仰韶文化与炎黄时代的相关问题,略作考述。
“万国”诸侯与城邦兴起
自仰韶文化中晚期开始,随着农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进步,中国远古社会进入了“万国”林立的城邦时代。
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史记·孝武本纪》说:“黄帝时万诸侯”,乃“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汉书·地理志》也说:“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这说明黄帝时期,我国境内已进入“万国”林立的城邦社会。
城市的兴起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因素。《淮南子·原道训》载:“黄帝始立城邑以居。”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繁荣,促使部族群体和个人的财富日益增多。人们为了保护已有的劳动成果,在聚落周围构筑坚固的防护设施,就显得特别重要。姜寨、双槐树原始聚落周围的圆形壕沟,已初步显示出城堡的基本功能。
郑州西山古城遗址与“黄帝始立城邑”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原始聚落周围的防御设施,由深陷的壕沟转变为高耸的城墙,是城市出现的重要标志。这个转变最先出现在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长江中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
湖南省澧县城头山发现大溪文化早期到屈家岭文化的古城遗址,距今6000年—4800年。城垣平面大体呈圆形,面积约8万平方米。在城内西南部发现有大型长方形夯土台基,应是宫殿区的建筑基址。这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遗址。
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遗址,距今5300年—4800年。城址平面为不规则的圆形,现存城墙宽5至6米,残高3至8米,城墙内外均有护城壕。这些重要发现,说明中华先民在黄帝时代已开始营建“城邑”,来保护部族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古国”当是指具备城市、文字、青铜器和大型礼仪建筑等文明要素的政治集团。古史所说黄帝时有“万国”诸侯,大禹时“执玉帛者万国”,其中绝大多数只能视为“氏族部落”或“部落集团”。因此,目前考古发现的许多古城遗址,大都处于尚未迈入文明门槛的“部族城邦”阶段。
综上所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当是中原华夏集团的文化遗存。它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晚期,中华民族已逐渐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蔡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