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历时长久的考古学文化。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血缘始祖。他们活动的地域和年代,与仰韶文化的地域和年代大体相符。本文谨就研究仰韶文化与炎黄时代的相关问题,略作考述。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历时长久的考古学文化。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血缘始祖。他们活动的地域和年代,与仰韶文化的地域和年代大体相符。本文谨就研究仰韶文化与炎黄时代的相关问题,略作考述。
少典、有蟜与炎黄部族
据许旭生先生的研究,我国远古时代的部族可分为三大集团:一是以炎帝、黄帝为代表的华夏集团,二是以少昊氏为代表的东夷集团,三是以三苗氏为代表的苗蛮集团。其中,居住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华夏集团是三大集团里最重要的部落群体。
少典娶有蟜氏与黄帝、炎帝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血缘始祖,而少典、有蟜(ji o)氏是他们的先祖。据《国语·晋语四》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韦昭注:“贾侍中云‘少典,黄帝、炎帝之先。有蟜,诸侯也。炎帝,神农也……姬、姜,水名。成,谓所生长以成功也。’”由此可见,少典与有蟜氏是互为婚姻的两个古老部族,少典是黄、炎二族的父族,有蟜氏是他们的母族。
《周易·系辞传下》载:“庖牺氏(即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史记·五帝本纪》也说:“轩辕之时,神农氏衰。”炎、黄二帝,既是两个功业显赫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视为两个部族和两个前后相承的时代。
有蟜氏的发祥地
炎、黄母族有蟜氏是以蜜蜂为图腾的古老部族。据《山海经·中次六经》记载:“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螯虫,实惟蜂蜜之庐。”骄,通蟜。《说文·虫部》:“蟜,虫也。”《史记·正义》说:“蜂,虿也。”《左传·襄公九年》载:郑“公孙虿”,字“子蟜”。可见蟜即蜂的异名。这说明居住在平逢山上的有蟜氏,当是以蜜蜂为图腾的古老部族。
《山海经·中次六经》载:“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郝懿行疏:“平逢山即北邙山,郏山之异名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谷城山”在今洛阳市的西北方。这说明“平逢山”乃北邙山的别名,位于伊河、洛河的北面,包括今新安县东部和孟津区西部的邙山岭上,当是有蟜氏活动的中心地带。
黄帝部族的发祥地
黄帝部族是少典氏的后裔。《帝系篇》说:“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白虎通·爵篇》说:“黄帝有天下,号为有熊。”《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因少典、黄帝族以黄熊为图腾标志,故称“有熊氏”。今新郑市西有少典祠。
“姬水”即汜水。《山海经·中山经》载:“浮戏之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汜水,在今荥阳市西北。这说明以今新郑市为中心的郑州地区,应是黄帝部族的发祥地。
炎帝部族的发祥地
常羊山是炎帝部族发祥的图腾圣地。《春秋元命苞》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常羊山俗名羊头山。《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班固注:“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可见常羊山即羊头山,在今山西省高平市东北。
谭其骧先生指出:炎帝所居的“姜水”,在《山海经·北次三经》里被称为“水”,即太行山东麓源于今河北省顺平县西太行山东麓的龙泉(清水)河。
少典与有蟜氏是互为婚姻的部族,而炎帝部族与黄帝部族后来也形成姬、姜两姓互为婚姻的部落集团。姓氏是炎黄子孙世代血脉相传的基因标识。我国现有的姓氏,大多是从姬、姜演化而来的。这就是我们将炎、黄二帝称为“血缘始祖”的根本原因。因此,位于黄河中游的河洛地区,就是少典、有蟜氏和炎、黄二族的发祥地,也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的祖根“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