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央视少儿频道2021《赢在博物馆》播出最后一期,洛阳才女邓雅文在节目中亮相,讲述革命文物——开国大典使用过的礼炮背后的故事。
今晚,央视少儿频道2021《赢在博物馆》播出最后一期,洛阳才女邓雅文在节目中亮相,讲述革命文物——开国大典使用过的礼炮背后的故事。
本期节目的主题是香山革命纪念馆,邓雅文在节目开始后约25分钟上场。
她落落大方、饱含感情,将开国大典前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娓娓道来——
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当时并没有专用礼炮,礼炮的要求与野战火炮也不同,不以射程、威力、精度等为考核指标,而是要求声音大、体积小,进出典礼现场方便。当年8月中旬,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示,从张家口等地调来老式山炮,并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和战斗英雄组建礼炮团。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礼炮团将108门礼炮分为两组,54门参加典礼,另外54门备用,并对每一门炮,每一发炮弹都进行了严格检查和擦拭。
每门礼炮配3名礼炮手,训练要求达到在三秒内完成装填、发射、退弹壳几个动作。这是因为开国大典的升旗时间共计两分五秒,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同步完成28响礼炮的鸣放,即每次齐射要在4.5秒内完成。为了练好这几个动作,上百名礼炮手,头顶烈日,膝跪黄土,紧张操练。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天都要重复上万次。这一练,就是两个多月。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礼炮依次排开被整齐地安放在天安门长安街南侧。
当毛主席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旗杆上缓缓上升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巨大的声浪久久回响在广场的上空。如今,这十门礼炮作为开国大典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向观众默默讲述着当年的辉煌,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021《赢在博物馆》打开了博物馆的另一扇大门:革命文物。像历史文物一样,革命文物蕴藏丰富、种类繁多,同样是文物中的国宝重器。它们负载的历史信息,时代更贴近,史料更翔实,故事更鲜活,意义更深远。从大年初一开始,连续九天,2021《赢在博物馆》走进革命文物的宝库,开始一段关于革命文物的研学之旅。
早在12岁时,邓雅文就参加过《赢在博物馆》的录制,此次再次登台,她落落大方的演讲、稳重大气的台风,赢得一片称道。邓雅文曾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上连拿四期擂主,被网友赞誉“洛阳女儿面似花,腹有诗书气自华”。去年,她登上央视《中国少年说》节目,与文物之间展开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对话”。
(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