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枚《月圆中秋》的邮票,(如图)这枚邮票票面采用了中国工笔画手法,票面上半部分是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下半部分是民间中秋拜月的场景,尤其是左下角的3朵牡丹花格外引人注目,很好地诠释了“花好月圆”这个主题。
2016年8月2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枚《月圆中秋》的邮票,(如图)这枚邮票票面采用了中国工笔画手法,票面上半部分是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下半部分是民间中秋拜月的场景,尤其是左下角的3朵牡丹花格外引人注目,很好地诠释了“花好月圆”这个主题。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农历八月没有牡丹花开啊,邮票上出现牡丹花是不是错误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我们知道“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的花期在4月,但中秋节和牡丹还真有不小的渊源。早在清朝的园艺著作《花镜》中,就曾提到过农历八月十五是牡丹的诞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也是栽种牡丹最适宜的季节。
在洛阳,花农有谚语:“秋分后,重阳前,七芍药,八牡丹。”说的就是农历八月是栽种牡丹的季节,如果违反了岁时节令,就会适得其反,例如“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
我市著名历史学者郑贞富说,洛阳是牡丹的故土,传说中秋节是牡丹的生日,中秋节时,花农要祭花神,并建有花神庙。
郑贞富介绍,洛阳过去有两处大型花神庙,都在南部山区。一处是位于九皋山南麓的嵩县田湖镇的花神庙,相传建于唐朝,庙中有泉,此庙毁于民国时期。另一处是在嵩县、栾川交界处的杨山,又称药王庙,建于隋唐时期,原庙毁于1958年,现已重建。过去,这两处古庙都会在中秋节举行庙会。
杨山的凤丹牡丹是原种牡丹,为中原栽培牡丹品种群的原始种之一,也是现代栽培品种的鼻祖之一。唐初的太医令杨上善曾在此地采药,并发明以牡丹为主的药饮和茶饮,被尊为花神,后来这里便形成了最早的牡丹种植和深加工区,山民在这里种植、出售牡丹苗,加工牡丹产品,并建立了花神庙,也逐渐形成庙会。
郑贞富说,在杨山的花神庙会当天,也就是中秋节这天,还会举行祭花神活动,大家用月饼和各种瓜果作为祭品献给花神。花神庙前人头攒动,丝竹齐鸣,各种文化活动都在这里上演。
花神庙前有戏台,从庙会的前一天,这里就开始演戏,还有名演员到场演出。例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的中秋节,豫西调第一个女演员王金枝就曾来杨山庙会演出。不过,庙会的主角当然还是各种牡丹产品,在庙会期间,各种牡丹产品被外地客商抢购一空,运往全国各地。(记者 李砺瑾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