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积极参加“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倍感催人奋进、重任在肩,油然产生一种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期,我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积极参加“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倍感催人奋进、重任在肩,油然产生一种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厚植新优势
省委、省政府在洛阳召开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这既是对洛阳未来发展的期待,更是对洛阳工作的充分肯定。
回首走过的路,步履铿锵。进入“十三五”以来,市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使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河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这充分说明,副中心城市是干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等出来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具有洛阳特色的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的路,信心百倍。省委、省政府不断提升洛阳的赋能定位,从副中心、增长极到都市圈、新引擎,为洛阳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明晰了路径,提供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这必将极大鼓舞700万河洛儿女的豪情壮志,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朝着既定目标迈进。为此,要不断厚植新优势,把洛阳的决策优势、工作优势、发展优势、民心优势等转化为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的磅礴力量。
二、把握新定位
实现省委、省政府新的赋能定位,必须清醒地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坐标和时代方位,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指出,洛阳副中心城市要突出四大功能,这为洛阳发展提供了最新的科学定位。
一是围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聚焦“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政策,建好洛济、洛汝、洛巩、洛渑产业带,提升洛阳的城市能级,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是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挺起制造业这个脊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支撑都市圈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是围绕建设全国重要交通枢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铁公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同时抓好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围绕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发挥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像抓工业项目、城建项目一样,谋划建设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促进文旅融合,坚定文化自信。
三、实现新作为
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不是轻易而举就能完成的,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每一位洛阳人都是奋斗者、参与者、见证者。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就是要充分履行人大法定职责,确保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
一是在立法方面,牵头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调研并推动立法,为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在经济领域监督方面,牵头做好听取和审议“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计划、财政预决算、审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专项工作报告,认真落实《河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着力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审查批准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夜间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贯彻落实《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等进行视察调研,推动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落地见效。
三是在机关作风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大力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导向,认真开展“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扎实开展提升执行力、落实力、穿透力专项教育活动。切实提升担当尽责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贯彻市委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让市委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吉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