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那年我8岁,今年,我25岁。进入方舱医院工作以来,我看到新冠肺炎患者不仅饱受身体上的病痛,还要忍受内心的煎熬。
王田田日记
2月26日 武汉小雨
非典那年我8岁,今年,我25岁。
进入方舱医院工作以来,我看到新冠肺炎患者不仅饱受身体上的病痛,还要忍受内心的煎熬。
在这里,没有家属的陪伴,陌生的环境、封闭的空间,会让大多数患者感到孤独与恐惧,而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跟病人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尽自己所能给他们提供帮助。
我们会带着病人打太极、跳跳舞,给过生日的病人庆祝生日、唱个歌,希望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舒缓他们焦虑的情绪,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希望能够共克时艰。
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王田田
记者手记:
连日来,武汉方舱医院成了“网红”,病房里有声有色的“小品”“广场舞”等活动,入住患者积极乐观的态度,感动了不少人。
田田告诉我,方舱医院里大部分都是轻症患者,需要输液的特别少,但治病既要医“身”,又要医“心”。在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患者们戴着口罩,大家虽然看不清对方的面孔,却很亲切,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这里入住的患者大多是我们父母辈的叔叔阿姨,他们看着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田田说,为了减少他们的工作量,患者对他们的各项工作都很配合,有时候听不懂方言,患者都尽量放慢语速跟他们交流。
让她备感温暖的是,患者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和感激,经常能听见患者对她说“谢谢你”“辛苦了”“加油”之类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们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会听音乐、听戏、看书,也会自发地跳舞、打太极、跑圈,大家更有信心战胜疾病了。
田田激动地告诉我,上次接班,她得知负责的区域有两个阿姨出院了,为此开心了一整天。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早日战胜疫情,所有人都在为这个目标积极努力着。”田田说,在方舱医院里,大家彼此理解,相互关照,共同奋斗,让她感受到了美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洛阳晚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田义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