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从市轨道交通集团获悉,经过公开招标,该集团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署我市首批地铁车辆采购合同,将采购22列132辆B型车辆。
记者今日从市轨道交通集团获悉,经过公开招标,该集团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署我市首批地铁车辆采购合同,将采购22列132辆B型车辆。
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继地铁1号线全面启动铺轨施工后,我市地铁建设迎来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批车辆将全部在洛阳中车基地生产制造,实现市委、市政府既定的“洛阳地铁洛阳造”建设目标。
资料图片
1年时间交付22列“洛阳造”地铁
“地铁1号线各项建设的顺利实施,为此次车辆采购创造了条件。”市轨道交通集团负责人表示,车辆采购合同的签订不仅标志着我市首批地铁车辆开始进入设计制造节点,更意味着1号线离2021年开通运营越来越近。
2016年底地铁1号线试验段开工以来,我市地铁各项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1号线18座车站主体结构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6%,其中16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剩余武汉路站和牡丹广场站主体结构均完成总量的80%以上;出入口等车站附属结构及车辆段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0%。同时,全线盾构区间隧洞建设完成总量的96%,其中27个区间单线贯通,12个区间双线贯通,累计贯通里程超过36公里;全线铺轨作业也有续展开,启明南路站和秦岭路站2处铺轨基地已建成投用,七里河站铺轨基地近日也将投用,剩余解放路站和丽景门站两个铺轨基地正加快建设,6月底前将全部建成投用。
按照市轨道交通集团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此次采购的首批22列共132辆B型车辆,计划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的1年时间中陆续交付,其中2020年交付13列,2021年交付9列。这些车辆都将由位于我市的洛阳中车基地制造。
资料图片
22列“洛阳造”地铁全部投入1号线运营
“这次采购的列车,将全部用于地铁1号线运营。”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于悦青介绍,2021年地铁1号线开通时,这132辆“洛阳造”B型车将以6辆编组的方式,组成22列地铁投入运营。
为何我市采用B型车?地铁车辆型号都有哪些区别?对此,于悦青表示,我国常见的地铁车型有A、B两种型号。A型车与B型车最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车长、车宽、轴重、车门数量和载客数量上。A型车每节车长22米,宽3米,轴重16吨,每节车厢每侧有5扇门,每列额定载客1860人;B型车比A型车小,每节车长19米,宽2.8米,轴重14吨,每节车厢每侧有4扇门,每列额定载客1460人。
“具体车型的选定要考虑线路条件、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该负责人表示,综合我市客流预测、线路条件、环境条件、运输能力、未来发展等多种实际,我市地铁1号线采用B型地铁列车,行走制式为钢轮钢轨,轨距为1.4米,轴重14吨。
按照设计规范,我市地铁列车每6辆组成1列,每列地铁车辆采用“4动2拖”方式进行编组,1列车全长19米,宽2.8米,高3.8米,每节车厢每侧各配备4扇车门,车体材料为铝合金,外观为鼓型。每列车辆定员1460人,最大载客量2062人,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平均运行时速35公里。
资料图片
“洛阳地铁洛阳造”助力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
首列未来在洛阳地铁通行的“洛阳造”地铁,将于明年5月正式交付。
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承担这批车辆生产的洛阳中车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洛阳中车基地是中车集团在中原地区布局的地铁、现代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维修基地。
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订购的这批地铁列车,将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完成设计及型式试验论证后,在洛阳中车公司进行批量制造,实现“洛阳地铁洛阳造”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市地铁项目建设不断深入,“洛阳造”轨道交通产业也正在加速集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除地铁运营外,从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到盾构管片制造、盾构机制造、车辆制造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在产业上游,依托“老工业基地”的雄厚产业基础,不仅带动了钢筋、水泥、物流运输等行业联动发展,还带动系列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并涌现出一批新兴产业。
此次洛阳地铁车辆再次实现“洛阳造“,不仅进一步实现了“洛阳地铁洛阳造”目标,更为今后洛阳轨道交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地铁车辆“4动2拖”
“4动2拖”是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地铁车辆本身是否带有动力系统。所谓“4动2拖”指的是一列地铁上的6辆车辆中,4辆车带有动力系统,2辆不具备动力系统,不带动力的车辆及整列地铁列车的行驶,靠带有动力的4辆车驱动。(洛报融媒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马毓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