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王拱辰,开封人,公元1030年考中状元后入仕,公元1085年病卒于彰德军节度使任上,终年73岁。公元1072年至公元1075年,王拱辰曾任西京(洛阳)留守。
北宋名臣王拱辰,开封人,公元1030年考中状元后入仕,公元1085年病卒于彰德军节度使任上,终年73岁。
公元1072年至公元1075年,王拱辰曾任西京(洛阳)留守。
1 王得臣幽默 邵雍更幽默
据宋朝王得臣《麈(zhǔ)史》记载,王拱辰在洛阳的家位于道德坊,这个家建得漂亮,“中堂起屋三层”,最上面一层叫朝天阁。
王得臣比较幽默,写王拱辰就写王拱辰吧,他偏要拉司马光进行对比,“时司马光亦居洛,于私居穿地丈余作壤室”。
当时司马光也在洛阳居住,他在自家院子里挖地一丈深,弄了个地下室,起名壤室。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了避暑。司马光建不起高堂大屋,只好因陋就简。
王得臣幽默,邵雍更幽默。《麈史》中记载,有一天,邵雍去见富弼,富弼问最近有啥新闻没有,邵雍说:“洛阳有两个人,一个巢居,一个穴处。”他的话,用洛阳当时流行的一句语说就是“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有理由相信,邵雍的话仅仅是幽默,不含任何贬损之意,因为他对王拱辰很有好感,他的房子就是王拱辰提供的。
据《邵氏闻见录》记载,王拱辰“就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以郭崇韬废宅余材为屋三十余间”,请居无定所的邵雍搬进去居住。这个地方,就是后世闻名的安乐窝。
2 喜欢在秋天举办文酒之会
除了是北宋名臣,王拱辰的另一个身份是诗人。大家不妨拜读一首他的诗:“铜驼坊西福善宅,修竹万个笼清漪。天光台高未百尺,下眺林岭如屏帷。花王千品尽殊胜,风光绣画三春晖……”是不是很有味道?
此诗名字叫《耆英会诗》,这就引出了王拱辰的一个爱好——举办文酒之会。
说起耆英会,许多读者不陌生,它是北宋时期洛阳最有名的老年文学社,有13个主要成员,王拱辰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他当时还不是西京留守。
等到做了西京留守,王拱辰对此类文酒之会更有兴趣了。
公元1072年的秋天,王拱辰刚到洛阳就牵头组织了一次聚会。“后房深出会亲宾,乐按新声妙入神。红烛盛时翻翠袖,画桡停处占青苹。”邵雍作诗对本次活动极力赞美。
王拱辰似乎对在秋天聚会情有独钟,根据记载,在洛阳,他还在某年秋天举办了一次菊花会,参加的有司马光等人。
3 喜欢给朋友寄洛阳牡丹
王拱辰任西京留守时留下的另一段佳话,是给朋友寄洛阳牡丹。
文彦博感谢他寄赠牡丹,说:“远惠奇花自洛城,吟观醉赏动乡情。开篇读到安仁传,方信河阳浪得名。”
感谢你从洛阳给我寄来牡丹,让我动了思乡之情(文彦博曾做过河南府知府、西京留守,死后也葬在洛阳)。读《晋书》读到有关潘岳的传记,才知道他说的“河阳一县花”浪得虚名,比洛阳牡丹差远了。
欧阳修感谢他寄赠牡丹,说:“新花来远喜开封,呼酒看花兴未穷。年少曾为洛阳客,眼明重见魏家红。却思初赴青油幕,自笑今为白发翁。西望无由陪胜赏,但吟佳句想芳丛。”
欧阳修曾做过西京留守推官,王拱辰寄来的洛阳牡丹,让他想起了洛阳的旧人旧事,忍不住感慨万千。
文彦博与欧阳修两个人,王拱辰和文彦博的关系更胜一筹,仅牡丹他就给文彦博寄了不止一次。除了前面引用的那首诗,文彦博还写了一首《诗谢留守王宣徽远赐牡丹》表示感谢。
王拱辰死后,文彦博作挽诗一首:“前岁公图归洛中,待君同赏状元红。人间万事难如意,须把兴亡付杯空。”
王拱辰喜欢洛阳,喜欢洛阳的牡丹,他死后,就葬在了洛阳。(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