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9年冬,南诏国入侵大唐境内,直逼成都,山西南道节度使李绛奉命前往救援。为此,他招募了1000名新兵,但还未至西川,南诏国退兵,新兵退至兴元。
公元829年冬,南诏国入侵大唐境内,直逼成都,山西南道节度使李绛奉命前往救援。为此,他招募了1000名新兵,但还未至西川,南诏国退兵,新兵退至兴元。
朝廷下诏遣散新兵,监军杨叔元激起新兵哗变。有人劝李绛逃走,他义正词严地说:“我是节度使,岂能临阵逃跑?”乱兵赶到,李绛被杀。
李绛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故事的主角。他是唐代中期名臣,曾官至宰相,两次被任命为东都(洛阳)留守。
李绛死后,唐文宗在悼词中称他“神授聪明,天赋清直”。
体恤民情,劝皇帝以民生为重
公元806年,镇海节度使李锜(qí)叛乱,失败后被腰斩,有关部门没收了他的家产,准备运往长安。
时任翰林学士的李绛与裴垍(jì)向皇帝进言:“李锜过度奢侈,疯狂掠夺,甚至滥杀无辜。陛下怜悯百姓,这才出兵征讨,是顺应民心之举。现在您要把他家的金帛运到京城,恐怕会使天下人失望。希望您将这些财物赐给当地百姓,来代替他们应交的赋税。”
对李、裴二人的劝谏,“上嘉叹久之,即从其言”。
公元809年,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奏请唐宪宗,要在安国寺内立圣德碑。碑立好后,想请一位翰林学士撰写碑文。
唐宪宗找到李绛,李绛又是一番规劝:“尧、舜、禹、汤,未尝立碑自言圣德,惟秦始皇于巡游所过,刻石高称自述,未审陛下欲何所法?”
唐宪宗一听,觉得他言之有理,当即令吐突承璀将碑推倒。
犯颜直谏,为受诬陷官员打抱不平
昭义节度使卢从史有不轨之举,擅自领兵东进。唐宪宗闻听,传诏要他返回昭义,卢从史拖了好久才执行。
初闻卢从史擅自东进时,唐宪宗召宰相郑公式(yīn)商议,决定让卢返回上党,而后召他入京朝见,但这事儿居然让卢从史知道了。
另一宰相李吉甫密奏,说是郑公式将消息泄露给了卢从史。
唐宪宗非常生气,对李绛说:“作为人臣,郑公式竟然辜负我到这种程度,你说该怎么处置他呢?”
李绛说:“如果事情属实,灭族都不为过,但如果真有这事儿,郑公式和卢从史肯定不会自己说出去,您是怎么知道的?”
唐宪宗说:“是李吉甫告诉我的。”
李绛说:“我私下里听大臣们议论,说郑公式德才兼备,估计他不会这样做,或许是有人想独揽大权排挤他,希望您深入调查此事。”
唐宪宗沉默许久后开口:“郑公式确实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如果不是你,我几乎就要做出错误的决定。”
还有一次,唐宪宗问李绛:“谏官老是毁谤朝廷,我准备惩治两个表现突出的,你觉得咋样?”
李绛说:“估计这不是您的本意,肯定是有人进了谗言。现在敢于进谏的人本来就少,要是再处罚谏官,天下人从此就会闭口不言,此非社稷之福也。”
史载,唐宪宗对李绛的劝告很是赞赏,不再处罚谏官。
坚持正义,与李吉甫唱反调
公元812年的一天,善于逢迎的宰相李吉甫向唐宪宗进言:“天下已经太平,皇帝应该作乐。”
同是宰相的李绛反对:“现在,朝廷不能控制的地区有50多个州,边防屡次报警,水旱灾害经常发生,国家粮食匮乏,这怎么能称得上太平?陛下怎么能寻欢作乐?”
退朝后,唐宪宗对身边人说:“吉甫专为悦媚,如李绛,真宰相也!”
后来,李吉甫又进言:“人臣不应该固执地一味进谏。”
李绛反对:“人臣当犯颜苦口,指陈得失,若陷君于恶,岂得为忠?”
唐宪宗夸李绛说得好,李吉甫气得“卧不视事,长吁而已”。
还有一次,李吉甫对唐宪宗说:“奖赏和惩罚是人君的两大特权,但陛下即位以来,赏多罚少,希望从此以后能加重刑罚。”
唐宪宗问李绛的意见,李绛说:“帝王应推崇仁德,而不是推崇刑罚,怎能丢开周成王、汉武帝这样的榜样不学,反而效法秦始皇父子呢?”(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