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刚蒙蒙亮,新安县铁门镇刘河村村头西南侧的50余亩庄稼地里,就出现了村民刘建党忙碌的身影。他身后,绿油油的麦子已抽穗,穗子顶部已微微泛黄。一眼望去,层层麦浪,煞是好看。
它叫赤松茸,味道鲜美受欢迎,您猜对了吗
昨日天刚蒙蒙亮,新安县铁门镇刘河村村头西南侧的50余亩庄稼地里,就出现了村民刘建党忙碌的身影。他身后,绿油油的麦子已抽穗,穗子顶部已微微泛黄。一眼望去,层层麦浪,煞是好看。
远远看去,与四周生机勃勃的麦田一比,刘建党忙活的这片庄稼地,好似荒地一般。刘建党到底在忙活啥呢?待他用手轻轻拨开庄稼地上覆盖的秸秆,答案终于揭晓——秸秆堆里,一个个鲜嫩的“小伞”拱出头,原来这里栽种着赤松茸。
这些味道鲜美的赤松茸,不仅是许多人眼中的美味佳肴,也为新安县铁门镇刘河村、郭沟村、刘杨村34户贫困户脱贫带来希望。
赤松茸是啥?
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菌,远销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眼下正是赤松茸收获的季节,秸秆堆里满是赤松茸顶起的鼓包。秸秆堆再扒深一些,指缝卡住根部,手用力向上一抬,一个成熟的赤松茸就被完好地摘下。
庄稼地旁,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排菜筐,里面满是刚摘下的赤松茸。为确保新鲜,每天8时,货车会准时从地边的小路出发,将一筐筐赤松茸送至我市的大张超市物流园和丹尼斯超市物流园。
今年47岁的刘书平,是这50余亩地的承包者,也是新安县铁门镇刘河村烂柯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4月下旬开始成熟的赤松茸,让村里首批试种赤松茸的刘书平尝到了甜头。
她说,赤松茸原生长在东北、四川等地高寒区域的赤松树根部,加之菌盖呈酒红色,因此得名。这种食用菌口感嫩滑、味道鲜美,烹饪方法简单易学,清炒、煲汤、涮锅等都好吃,而且营养丰富。
除了直接食用,采摘下的赤松茸还在这里被加工成烘干品和腌制品。刘书平说,目前,该合作社加工的不少赤松茸腌制品远销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赤松茸如何“养成”?
“睡的床、盖的被”都是用秸秆制成的,每亩地可利用秸秆约10吨
50余亩的地里,表面已被秸秆覆盖,顺着采摘过赤松茸的小坑继续向下扒,里面也是秸秆。这些赤松茸就长在秸秆堆里吗?记者好奇。
“这些赤松茸‘睡的床、盖的被’都是用秸秆制成的。”刘书平说。在栽种前,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会将小麦杆、玉米秆提前粉碎、发酵,然后按照一定配比,与稻壳、麸皮等混合起来,制成发酵料。
栽种时,是三层料、一层土。先在地面铺上一层可为菌种提供营养的发酵料,再撒菌种,然后覆盖一层发酵料。发酵料上再覆盖土,为菌种保持水分,最后再覆盖一层发酵料。
刘书平说,过去,每到麦收时节,留下的秸秆总让农民发愁。种植赤松茸,能让秸秆变废为宝,每亩地可利用约10吨秸秆。
赤松茸如何挑选?
看菌盖颜色能判断新鲜度,看“皮肤”状态能知道缺不缺水
说起赤松茸,还有个神奇之处,那就是头顶的菌盖会变色。新鲜采摘下的赤松茸,没有经过太阳的暴晒,头顶的菌盖呈现酒红色;若晒了太阳,头顶的菌盖就会变成深褐色。
市民在购买赤松茸时,可以通过这个特点来判断赤松茸的新鲜度。刘书平说,除此之外,还可以翻开赤松茸头顶的菌盖看看里面,新鲜的赤松茸菌盖内部呈现白色,如果菌盖内部为黑色则建议不要购买。另外,如果出现菌盖炸裂,也建议不要购买。
“缺水也会影响赤松茸的口感,像现在这样的天气,每天都要浇水。缺水的赤松茸表面会出现褶皱、干裂,建议大家不要挑选。”刘书平说。
赤松茸收益如何?
我市气候条件较适宜生长,每亩地净收益三四千元
赤松茸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至20℃,温度超过30℃或低于5℃,赤松茸就会停止生长。温度若高至35℃以上,赤松茸就会被热死。在我市,春秋两季都可种植赤松茸,生长期一般在2个月左右。
那么,种植赤松茸的收益如何?
“每亩地能产近3000斤赤松茸,每斤收购价5元。”说起种植赤松茸,刘长江赞不绝口。刘长江是刘河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从在合作社负责种植及采摘赤松茸后,他家每月有了2000元的固定收入。今年年底脱贫,刘长江信心满满。
刘书平说,算上菌种、人工等成本,以目前的产量计算,每亩地的净收益在3000元至4000元。待后期技术成熟,产量可达5000斤,届时收益会更高。目前,我市种植赤松茸的地方不多,市场前景不错。(洛阳晚报记者 李雨璐 通讯员 许金安 实习生 段婉璐/文 记者 张怡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