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中国堵城排行榜”上,银川、济南、洛阳分列“堵城”前三名,南阳第17名、新乡第36名、郑州第42名;本次报告还分别对早、晚高峰最拥堵城市进行了排名,晚高峰拥堵排行榜中,银川、汕头、洛阳位居前三;报告还显示,节假日拥堵程度最高的城市是洛阳,同比去年一季度,从1月1日至春节前夕,洛阳拥堵加剧异常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63%。
洛阳到底“堵”不“堵”?
近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中国堵城排行榜”上,银川、济南、洛阳分列“堵城”前三名,南阳第17名、新乡第36名、郑州第42名;本次报告还分别对早、晚高峰最拥堵城市进行了排名,晚高峰拥堵排行榜中,银川、汕头、洛阳位居前三;报告还显示,节假日拥堵程度最高的城市是洛阳,同比去年一季度,从1月1日至春节前夕,洛阳拥堵加剧异常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63%。
无独有偶,滴滴出行近期也发布了《2018年一季度城市交通出行报告》,在“全天交通运行指数城市排行”上,河南的城市没有进入前十名,郑州领衔排在第14名,而在“早高峰交通运行指数城市排行”和“晚高峰交通运行指数城市排行”上,洛阳均未进入前50位。
同样是基于大数据而发布的两份交通状况报告,洛阳在其中的位次为何“冰火两重天”?这显然不是一声“呵呵”就能一笑了之的问题,而大数据之下的“洛阳人怎么看”是把这一问题看得深、把得准的关键。
早些时候,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客观来讲,由于高德地图等采用“拥堵延时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影响车速的道路等级、路网密度、红绿灯数量及单个用户出行距离等因素未被纳入,这样计算得出的城市拥堵排名,跟当地群众的切身感受并不完全吻合。具体到洛阳,“真心不觉得洛阳堵”“洛阳只是上下班高峰、个别路口堵”的说法,代表着洛阳民间的普遍认知。针对此次洛阳进入“堵城”前三名,洛阳人的反应可以说理性而淡定。正如一些居民分析的那样,地铁施工、过年人车流量大、部分主干道修路、春季游客涌入较多、牡丹文化节大型活动密集等,是导致洛阳第一季度较为拥堵的主要因素。正确看待现象、分析因素,不是为了给洛阳的面子“找补”,而是为了让洛阳治堵“更加切实、靠谱”。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这是对待问题应有的态度。近年,洛阳对治理城市拥堵是下了大力气的,无论是在“硬件”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软件”上优化城市出行方案,都在提速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当然,畅通市区交通网络、完善市域交通体系、提升对外通达能力,使洛阳由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转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保持我们的战略定力,既久久为功又只争朝夕,对照项目攻坚时间表“钉钉子、剥洋葱、透竹竿”,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将麻烦想在前面”,把公众预期和可能产生的矛盾问题想得更加全面,多创造推广“保通先行”等先进做法,使修路施工带来的“堵城之痛”控制在人们可以理性接受的“局部微创”范围内,方能最大化争取到民意支持,及时有效地疏导社会情绪,切实提升公众的“交通获得感”。
总而言之,借助各类交通状况报告进一步看清短板、把准方向,将更多“洛阳速度”“洛阳效率”充分倒逼出来,加快推动洛阳成为一座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这才是可取的态度。(邓德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