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幅黑白木刻《再克洛阳》拓印作品,反映的是洛阳解放历史,想请记者介绍给大家。”26日,《洛阳晚报》记者接到贠(yùn)书韬老人的来电。随后,记者在老人家里见到这幅作品。
贠书韬(右)和女儿贠建萍一起展示黑白木刻《再克洛阳》拓印作品
“我有一幅黑白木刻《再克洛阳》拓印作品,反映的是洛阳解放历史,想请记者介绍给大家。”26日,《洛阳晚报》记者接到贠(yùn)书韬老人的来电。随后,记者在老人家里见到这幅作品。
他亲历抗日战争,求学期间将版画作为创作方向
贠书韬今年87岁,住在涧西区。“我在位于今西工区的和平小学上学时,开始学习中国画。”贠书韬说,1944年4月,洛阳沦陷,他只得辍学回家。“我们当时在日寇的刺刀下过日子,整天提心吊胆的。”贠书韬说,洛阳沦陷期间,他曾被日本士兵抓到谷水做苦力,白天搬砖、和泥,晚上和其他苦力一起被锁在宿舍内。
1948年,贠书韬前往西安就读西北中学,其间,他被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吸引,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
194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再克洛阳,洛阳解放。1949年5月,贠书韬回到洛阳,先后当过小学、中学美术教师,文化馆干部。
精心筹备13年,龙门附近的碉堡给了他创作灵感
1971年,洛阳市文化局动员洛阳美术力量进行主题创作。“当时每个人都要报自己的创作主攻方向。”贠书韬说,他认为结合洛阳当前形势的好创作,但回顾洛阳历史的不易表现,尤其是“再克洛阳”这一重要史实。
贠书韬记得,著名画家李伯安当时还在洛阳工作,他选了“再克洛阳”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最终因不容易表现而放弃。贠书韬暗下决心,要把“再克洛阳”用版画形式表现出来。
1984年,河南省版画创作组在巩义小龙池组织版画创作人员进行集中创作,在选择创作主题时,贠书韬再次想到了“再克洛阳”。
“为了这个主题,我已经筹备了13年,翻阅了有关洛阳解放的大量史料,经常去龙门石窟实地走访。”贠书韬说,他在走访时了解到龙门西山和东山上都有国民党军队修建的碉堡,最早是为了对抗日寇,后来也用来抵抗人民解放军……这给他带来创作灵感。
创作黑白木刻《再克洛阳》,铭记洛阳解放历史
贠书韬经过构思、起草稿、定稿、拓稿、刻板、拓纸等步骤,用一把刻刀和一块梨木板,完成黑白木刻《再克洛阳》。
记者看到,在《再克洛阳》画面上,天王和力士前方有一座碉堡,碉堡下方为铁丝网,3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分别手拿洋镐、锤子和钢钎,正在奋力拆毁碉堡。碉堡下方,几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分别拿着扫把和铁锹,正在清扫奉先寺前的空地。
“黑白木刻《再克洛阳》完成于1984年8月,长60厘米,宽43厘米。”贠书韬说,这幅作品表现了洛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拆除战争工事、打扫龙门石窟的场面,消除战争带来的创伤,迎接新曙光。
《再克洛阳》无疑是成功的,后来,这幅作品参加了河南省美术作品展,先后发表在《牡丹》文学杂志和《版画世界》杂志上。
贠书韬说,今年是洛阳解放70周年,他将黑白木刻《再克洛阳》分享给大家,是为了铭记洛阳解放历史,希望后人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洛阳晚报记者 余子愚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