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目前共有8座由国土资源部评定的“绿色矿山”,在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上走在了全省前列。近日,全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交流观摩会在我市召开,记者跟随参会人员,看到了让人惊喜的场景。
您知道什么是“绿色矿山”吗?
我市目前共有8座由国土资源部评定的“绿色矿山”,在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上走在了全省前列。
近日,全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交流观摩会在我市召开,记者跟随参会人员,看到了让人惊喜的场景。
1 穿上绿装,煤矿变公园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新安县石寺镇居民孙先生带着3岁的小孙子,来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游玩。公园内有树、花、水、亭,坐在草坪的石凳上,孙先生十分惬意。
难以想象,这个公园是在一座年产180万吨的煤矿之上建立起来的。2000年以前,这里还是棚户区和荒草坡。
“这里可不仅是种些花花草草这么简单。”新安煤矿负责人刘建中说,根据地形走势,整个公园被划分为13个园区,每个园区都有不同的风景。2013年,这里成为国家3A级工矿游景区。
“七彩莲池”“地质游园”“日月潭”……记者跟随刘建中在公园内游览,只见这里柳树成荫,流水潺潺,仿佛置身于秀美的江南水乡。
刘建中说,水系建设是整个公园的点睛之笔。在矿井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地下水,被引入人工湖净化、氧化后,再利用自然落差,形成了一条总长3000米、由6条支流组成的人工水系,既减少了污染,又为矿区增添了灵气。
紧邻公园的是新安煤矿的员工生活区。每天上下班,煤矿工人任干力都会从公园内穿过。他告诉记者,每天看到公园的美景,工作少了一分枯燥。
2 循环利用,废石成宝贝
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几乎零排放,这样的矿山存在吗?
位于宜阳县张坞镇的中低品位钾长石矿就是一座这样的矿山。该矿山利用“钾长石规模化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填补了我省中低品位钾长石综合利用技术的空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在矿石加工车间内,一块块坚硬的钾长石经过2道脱泥、3道磁选流程,被碾成粉末。矿山负责人彭团儿说,这叫干法电磁选矿技术,与传统选矿技术相比,不需要添加酸、氟等溶剂,因此选矿所使用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我们每年大约使用40万吨水,这些水除自然蒸发外,剩余的稍加过滤后就会被再利用。”他说。
钾长石经过加工后,主要被用来制作陶瓷釉料。由于以前我市钾长石矿的品位较低,汝阳等地的陶瓷生产企业需要从山东等地购买原料。宜阳县钾长石规模化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实施以后,极大地提高了原矿石的利用率,过去扔在路边的石头,现在成了宝贝。
“加工后剩余的底料,我们同样变废为宝,用来制作瓷砖等的胚底。”彭团儿说,该矿山在选矿全流程无废水、无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取得了每年3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3 智能矿山,采矿自动化
工作地点从室外变成室内,洛钼集团矿山公司员工严建鹏花了好一段时间才适应。如今,坐在整洁的操作间内,动动手指就能指挥挖掘机“干活”,严建鹏显得很轻松。
去年10月,洛钼集团矿山公司对其部分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首先在其采空区进行应用。“采空区有可能发生地表沉陷等事故,自动化作业更加安全。”严建鹏说。
记者看到,严建鹏面前的操作台分为3个区域,分别可以操作挖掘机、卡车、钻机等。操作台上配有显示器,工人可以通过外面的摄像头观察机械内部与四周的情况。严建鹏扳动操作台上的按钮,外面挖掘机的“手臂”便开始上下翻飞,十分灵活。“为了实现实时操作,我们还配备了专用的4G网络。”他说。
矿区负责人王春毅告诉记者,这套系统,源自洛钼集团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实施的“露天矿数字化采矿管理集成系统”项目。经过改进,该系统已演变为一套高效、实用、安全的露天矿生产设备智能化系统。目前已有20台卡车、4台挖掘机、2台钻机实现了智能化操作,未来该矿山的智能化系统还会更加完善。(洛阳日报记者 张宁 通讯员 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