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靠山黄与豫西调(七):五把杈王二顺 十八兰在洛阳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17.03.07 10:23

  1、文武兼备的王二顺

  前段时间,有读者给我打电话,问怎么不写王二顺。我说很快就写到了,他说:“那就好,你一定要写啊,我等着看呢!”

  说到王二顺,上年纪的洛阳人可能都不陌生。他在《杨金花夺印》中饰寇准、在《打金枝》中饰唐王的经典唱段,刚柔相济、流畅自然,至今听来仍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不过,既然被称为“五把杈”,王二顺可不仅仅是唱功了得。他主攻武生,兼演须生、花脸,有许多绝活儿。可惜因去世较早,他的很多绝活儿没有流传下来,人们只能通过简略的文字记述,来感受一代名家的风采。

  王二顺生于1920年。他祖居偃师,后迁居登封,自幼学吹唢呐,12岁进登封大金店科班学戏,后参加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队,并被编入新四军三旅宣传队。回到地方后,他和夫人马元凤于1951年进洛阳五月剧社,后转入洛阳市豫剧二团,长期担任主演。

  所谓“五把杈”,意思就是啥都能演。王二顺先后师承“豫西戏篓子”李留柱、名小生徐双槐、名须生张同庆、花脸韩小丹等,功底扎实、文武兼备,他的变脸、倒踢椅子等绝活儿,都令观众过目不忘。比如,在《长坂坡》中饰赵云,他能从桥上(即桌上摞椅子,椅子上摞凳子)倒翻下来,边唱边舞,大气不喘;持枪扎架时,能左脚跷到耳旁,三起三落,人称“活腿儿”。在《下燕京》中饰赵匡胤,他能倒踢椅子,使椅子飞入后台……

  当时的洛阳市豫剧团人才济济,马金凤、王二顺、阎立品等名家曾同时在这里工作。他们同台演出并录制的《打金枝》,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版本。

  花脸戏《张飞滚鼓》(又叫《鼓滚刘封》)也是王二顺的代表剧目之一,他饰张飞,并凭此角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中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之前,他曾带此剧进京演出,大获好评。

  “文革”开始后,王二顺的艺术生涯被迫中断。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受到了极其残酷的折磨,被揪斗游街,甚至殴打致残。后来即使平反,他的健康状况也大不如从前,难以重新登台。

  1977年,王二顺去世,终年57岁。自那时距今,转眼已过去40年。

  2、声名远扬的“十八兰”

  20世纪40年代,正处于红火期的靠山黄迎来新挑战,那就是女演员的大规模加入。

  作为豫西山区土生土长的剧种,靠山黄的舞台上一直活跃着红生、须生、净角等男演员。人们评价一个剧团好不好,标准就是看有没有好的“胡子”“黑头”或“武把子”。至于男旦,哪怕演得再好,通常也是挂不了头牌的。

  随着女演员的出现,舞台上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男旦很快被取代,女演员开始挂头牌。为适应她们的唱腔,伴奏乐器也被换成了板胡。这标志着靠山黄开始转化为豫西调。

  周海水被称为豫西调的一代宗师,注重变革。1941年,因为郑州局势不好,他带着小科班的女学员徒步来到洛阳,在背靠北城墙的“世界舞台”演出。这些女学员的艺名中多带“兰”字,因此人称“十八兰”,15岁的崔兰田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洛阳人口不多,戏迷却不少。崔兰田等人坚持演出,天天好戏不断,很受戏迷欢迎。根据这些演员的特点,戏迷们总结了顺口溜:“陈素真的相(扮相),崔兰田的唱,汤兰香的哭,姚淑芳的浪。”1945年4月日寇占领洛阳后,这种热闹的场面就结束了。

  抗战胜利后,豫西调本土演员又占据了洛阳戏曲舞台。李留柱的高足慕水旺成立了景艺剧社,它是洛阳五月剧社的前身。后来,王二顺和夫人马元凤都加入了这个剧社。

  当年声名远扬的“十八兰”,人数并不固定。今年94岁的苏兰芳是“十八兰”的师姐,家住登封。前几天,我去拜访老人,她说:“我和汤兰香、苏兰芬是周海水收的第一批女弟子。我们三个先登台演出,后面才招了‘十八兰’。我们这‘三兰’和‘十八兰’不是一回事儿。”

  苏兰芳老人10岁学戏,主攻小生,也唱青衣等,曾长期在洛宁、汝阳、伊川等地演出,对洛阳有极深厚的感情。她说:“洛阳有很多我的亲人,他们没有忘记我,我也一直忘不了他们。以前每次去演出,乡亲们知道我爱吃豆面条,都会给我送,还说‘兰芳回来了,看看变样没’,让我感动得直掉眼泪。”

  因为一直坚持“不出山”,苏兰芳老人的豫西调还保持着原来的唱法,被誉为豫西调的“活化石”。她说:“我唱得好不好,那是师父教的。把这些唱腔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就是我做的事。”

  3、从靠山黄到豫西调

  女演员大规模出现后,旦角在舞台上占了主导地位,靠山黄男演员的大本嗓唱法开始走向衰落。

  当时,为适应新的板胡伴奏,很多原本优秀的须生演员练坏了嗓子,只能改行或到偏远山区演唱。那些功力深厚的靠山黄艺人如王二顺、乔文朝、胡发生等,则随着板胡的“升弦”而逐步适应,为靠山黄的传承做出很大贡献。

  乔文朝是嵩县靠山黄第六代传人乔社斌的父亲,嵩县饭坡人,生于1913年。他年轻时走南闯北唱戏,后来在洛阳周边数十个戏班授徒,很有声望,人称“老乔师”。

  “老乔师”为人忠厚,多才多艺,除了会唱戏、教戏,还是一名铁匠和象棋高手。他于1979年病故,同门师弟及弟子们敬重其为人,赠以蟒袍玉带、朝靴、纱帽等陪葬。

  “20世纪50年代,我父亲曾和苏兰芳等人在嵩县田湖搭班传艺。20世纪60年代初,王二顺到嵩县陆浑演出,我父亲也曾前去拜访,叙同门之谊。”乔社斌说,就是在那次,王二顺说起河南省文化局曾来洛阳搜集戏曲老艺人的唱腔资料,他推荐胡发生,让胡发生留下了《站城头》及《闯幽州》两段戏的录音。

  2014年8月,乔社斌专程前往偃师,见到了年过八旬的胡发生。“胡发生见了我很高兴,论辈分他是我的师兄。他说自己一直坚持唱靠山黄,有机会还想回嵩县的‘靠调老家’看看。没想到,第二年春上他就过世了。”乔社斌伤感地说。

  王二顺是靠山黄向豫西调转化时期的重要人物,由于去世较早,弟子不多。不过,今天人们熟悉的豫西调名家李树建,被认为是王二顺的传人。李树建曾在自传中说,1981年前后,他在洛阳戏校(现为洛阳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偶然听到高音喇叭中传出王二顺的《杨金花夺印》唱段,被深深吸引了,从此沉迷其中。

  自学两个多月后,借剧团在洛阳大会堂演出的机会,李树建自荐清唱了一段《杨金花夺印》。短短两分钟的戏,让他赢得了多次掌声。几十个戏迷跑到后台说:“王二顺又活了!”从此,李树建被视为豫西调“王派”传人。(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张广英)

[ 责任编辑:付利帆(见习)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控糖凭感觉 咋能控稳它
控糖凭感觉 咋能控稳它
  • ·警惕!频繁腹痛还消瘦,可能是......
  • ·妇科好不好,看看舌尖就知道?
  • · 36岁女子接受腹部抽脂后 肚皮松弛如“布袋”
  • 中秋假期短途游流行 预计国庆出游人数创新高
    中秋假期短途游流行 预计国庆出游人数创新高
  • ·中秋出游性价比高 短途游产品受欢迎
  • ·环凌波湖 越“夜”越运动,景靓美食多
  • ·葡萄成熟满枝头 红色基地忆往昔
  •  
    新闻排行
  • 关于2024年国庆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 洛阳:夜八点释放烟火气 夜经济激...
  • 聚焦“两建设、三改造”等重点工...
  • 洛阳市第二批客家祖根地人文胜迹...
  • 西工区:一体改造拓展服务 推动老...
  • 快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
  • 刚刚官宣!洛阳被确定为大城市
  • 阵风7到8级!洛阳市气象台发布大...
  • 老城区:新场景新业态 助力高品质...
  • 今日洛阳部分地区有中雨 最高气温...
  • 百姓呼声
    城市双向道路设收费杆收取停车费?(图)
    洛阳汽车站有人搞抽奖诱骗消费者?停业!
    精彩图片
    夏日赏荷 一池芳华...
    赛龙舟 庆端午【组...
    穿汉服 品民俗 过...
    绿色水系生态美 市...
    精彩热帖

    中秋月圆

    随唐园印象

    雨后梦境

    争辉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