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韩城镇,曾经是丝路古道上的宗教文化中心,这里曾有众多的古庙、道观、古寺,出现过一大批高道高僧。
香林晚钟 聂剑帆 画
宜阳韩城镇,曾经是丝路古道上的宗教文化中心,这里曾有众多的古庙、道观、古寺,出现过一大批高道高僧。
全真道派俩真人
道教的全真道派,是金朝初年王重阳创立。他招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全真七子”门下各自开派,分为龙门(丘处机)、随山(刘处玄)、南无(谭处端)等七个支派。
据金朝元好问《元遗山集》之《长真庵铭》载,宜阳韩城镇长真庵,是全真道的重要道场,全真道南无派的初祖谭处端、全真道随山派三祖王志明都在此传道。谭处端,号长真子,洛阳人,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皈依全真道,追随王重阳,王重阳羽化后,居于韩城镇,建长真庵,传全真道南无派。后来,谭处端到洛阳传道,羽化于乾元宫。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谭处端被朝廷追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真人”,是历代帝王对道教领袖的最高封号。
王志明原是唐州的一个狱卒,后来弃家入道,到宜阳女几山师事紫虚大师于道显,于道显是全真随山派创始人刘处玄的嫡传弟子。金朝末年,王志明到韩城,对长真庵进行重修,并在这里长期修行,与居住在韩城附近的元好问、辛愿等一批文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志明晚年一直在韩城长春庵,最后在这里羽化。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王志明被朝廷追封为“熙神资道葆光真人”。
苍苍古庙映林峦
韩城镇除有长真庵外,还有其他几座道教庙宇宫观,分别是崇真观、黄石公庙、留侯庙、城隍庙。
金朝末年,由于蒙古军队已攻占黄河以北,大批山西人逃到韩城一带,很多人信奉了全真教。韩城北门外,原有五岳宫。金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绛县商人许希言出资进行修缮,改名为崇真观。
崇真观相邻,有黄石公庙和留侯庙。黄石公,秦朝道家学者,传说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遇到黄石公,授与《太公兵法》。张良熟读此书,帮刘邦伐秦灭楚,成为西汉开国功臣,被封为留侯。
历代《河南府志》《宜阳县志》均载张良为韩城人,韩城有留侯墓、黄石公庙和留侯庙。北宋邵雍《题留侯庙》曰:“灭项兴刘如覆手,绝秦昌汉若更棋。卷舒天下坐筹日,锻炼心源辟谷时。黄石公传皆是用,赤松子伴更何为?如君才业求其比,今古相望不记谁。”《元遗山集》载有金末名士杨紫阳、杨飞卿咏吟黄石公庙的诗句。
韩城有两座古城隍庙,分别位于西关和东关,又被称为东西二堂,西堂前有古柏。清康熙年间宜阳举人谷桐有《题韩城西堂古柏》之诗传世。
秋禅夜月照清莲
韩城是洛阳名胜之区,从明代时宜阳人就把这里的八处著名景点,列为韩城八景。它们分别是:屏山晓望、秋禅夜月、画桥烟柳、洛浦渔舟、红翠管弦、韩岳晴云、古冢秋风、香林晚钟。其中,秋禅夜月,指的是千年古刹秋禅寺。
秋禅寺位于韩城西关,始建年代不详,明代时是韩城著名寺院。明代兵部尚书、宜阳人王邦瑞,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被革职还乡,曾住在韩城,写《韩城八景》诗。其《秋禅夜月》云:“小寺清幽远市廛,香浮古刹袅寒烟。苍龙卧钵僧初静,贝叶翻空梵正元。蝉带秋声过别院,月移清影照清莲。三生石上精魂在,参透尘凡瞰大千。”
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四川叙永县人宋之睿在韩城任宜阳县丞,作《秋夜过秋禅寺题壁兼赠通元和尚》云:“雅爱禅林静,呼童踏月登。寒螀鸣短砌,落叶闪秋灯。句俗难成佛,身闲屡访僧。推敲如肯问,予力尚能胜。”
1927年年底,秋禅寺僧人被冯玉祥的军队驱散。1931年7月,洛阳河工赈济事务所,在秋禅寺成立开浚惠济渠办事处。1944年5月,秋禅寺被日军炮火摧毁。
香林晚钟传三韩
香林寺,位于韩城东关外的子盖原上,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建。香林晚钟,韩城八景之一。王邦瑞《香林晚钟》云:“日落蟾宫暮景残,长空一色小星攒。露花清挹松枝冷,月色高分桂子寒。云影沉沉迷万岫,钟声杳杳到三韩。小窗高咏阿谁子?独对青灯兴未阑。”
王邦瑞诗中描述的是韩城一个秋天傍晚,他的所见所闻。你看,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夜色朦胧,天上群星闪烁。明月清辉,松桂冷寒。云影遮月,千岭万峪,要沉沉入梦。香林寺的僧人,这时撞响寺中的梵钟,声音隐隐传遍故韩大地。那小窗边,青灯下,谁在闻晚钟而高咏呢?正是诗人诗兴大发呢!
金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河北高僧释性英到达韩城,担任香林寺的住持。当时,在韩城、三乡一带住的诗人众多,释性英与他们多有交往,作诗很多,人称之为“诗僧”。释性英的《山堂夜岑寂》《梅花》等诗传到南京,为赵秉文、杨云翼、李屏山等金朝诗坛巨子所欣赏。赵秉文以《闲闲外集》托付释性英刊刻,有古人所谓“藏之名山”的寓意,可见对释性英寄望之深。
释性英后来又兼任龙门宝应寺和少林寺住持。金朝灭亡后,释性英被蒙古兵拘押到今北京附近的仰山,五六年后在仰山示寂。但是,香林晚钟一直响彻至1927年。当年年底,香林寺被冯玉祥的军队占领,不久就毁于战火。(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