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魏首开少数民族(鲜卑族)统治中国北方的先河。公元493年,胜利者孝文帝拓跋宏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然后一气呵成甩出两大手笔:汉化和弘佛。
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魏首开少数民族(鲜卑族)统治中国北方的先河。公元493年,胜利者孝文帝拓跋宏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然后一气呵成甩出两大手笔:汉化和弘佛。汉化为了“师夷制夷”,鲜卑人反其道而用之;弘佛就是修德,“远人不服,修德以徕之”。洛阳城南的龙门石窟就是那个时期的“蓝莲花”,城内的1367座寺庙则是一株株“八宝树”。
孝文帝很能干,可他的子孙们守不住“家业”,又熬了42年,历7个皇帝,北魏便被两个外姓人各分一半,变成了东魏和西魏。而直接促成北魏解体的主要人物叫高欢。
南朝末期的历史学家李大师父子编写的《北史》中这样评价高欢:“神武(高欢死后被儿子高洋尊谥为献武帝,后改为神武皇帝)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高欢不仅思维缜密且能神机妙算,《智囊》里就有一个他刚出道时的故事。
孝文帝的孙子元诩(孝明帝)执政时,高欢去洛阳办事,回来后便闷着头把家产都变卖了,然后仗义疏财,广交豪杰。亲戚们都非常纳闷,交头接耳道:“这是要败家的节奏啊!”没过几天,高欢开了个家庭会议,首先说道:“是这样的。我到了洛阳以后,看到了一件蹊跷的事。”亲戚们很好奇,支愣耳朵听着,高欢又说:“我看见了御林军在京师聚众闹事,竟然放火烧了他们头儿的私宅!他们的头儿是谁呢?那可是战功赫赫、位高权重的张彝将军啊!让人费解的是,朝廷竟然怕乱子弄大,对这事不管不问。”亲戚们似乎还是没明白高欢想说啥,又怎么跟变卖家产联系上。高欢站起来,紧皱着眉头说:“国家的政权如此软弱,其后果可想而知啊。”接着,他指了指家徒四壁的房间,说:“那些财物,将来又怎么能够守得住呢?”
御林军闹事只是军中的小概率事件,一般人看热闹,学者们做社评,可高欢从中窥到了北魏气数将尽的征兆。他的谋略之深,不是说给家人听的将动产、不动产变现的表面文章,而是胸怀大志,散财聚人,为日后将北魏取而代之做积极的准备。
战略很高远,道路很漫长,经过20多年的努力,高家人终于在儿子(高洋)这一代,实现了高欢的夙愿,建立了北齐。
知微见著是一种智慧,能看到问题,是一个人的水平;防微杜渐也是一种智慧,解决问题,是一个人的能力。有水平,可以做学者;有能力,可以当主者;有水平又有能力,才是真正的智者。高欢便是智者。
东汉班氏家族赫赫有名,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班超。下一期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班超返洛后发生的故事。(沙宇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