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洛阳的优势资源,是每个洛阳人的血脉之根。打造好文化资源这张“金色名片”,对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文化是洛阳的优势资源,是每个洛阳人的血脉之根。打造好文化资源这张“金色名片”,对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关键是要保护好、传承好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掘文化资源,积极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洛阳的文化名片打造得更响更亮。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把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业,让群众共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红利?连日来,我市各界干部群众围绕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展开热议。
“文物资源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物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在此基础上同城乡建设、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让大遗址保护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市文物局局长余杰说。
余杰认为,文化的传承创新主要表现为保护理念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洛阳文物资源众多、体量较大,重要的文物资源都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和城乡接合部,因此,文物保护要和旧城改造、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近年我市做了很多探索,如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既实现了考古遗址的有效保护,又使保护成果融入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
市社科联主席刘红旗认为,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必须深刻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内在联系。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资源只为当代人提供了传承创新的元素,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可能条件。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多数年代久远,不易被当代人感知,可能条件并不等于发展现实。必须通过文化创新,才能达到保护、传承的目的。具体到创新路径,刘红旗建议,我市要从群众对优秀文化需要的角度来理解和梳理文化资源,从时代对未来文化发展的需要来谋划文化发展项目,让资源真正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传承创新,突破口在哪儿?近年一直从事河洛文化研究的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薛瑞泽认为,首先应弄清楚有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创新,然后选择重点加以突破,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他建议,在洛阳文化体系中,应以都城文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都城文化的辉煌灿烂,充分利用新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得以进一步升华。
近日,由老厂房变身高大上的文化创意园区的八里唐文化艺术公园内一派繁忙景象,正为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将举办的2016洛阳首届糖·唐音乐节做最后的筹备。该艺术公园的创办人之一李东希望能把文化创意和洛阳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把洛阳的工业文化遗产“富矿”在内涵上通过新的手法变活,让年轻群体容易接受,让新生代更好地传承洛阳文化。
近年,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正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洛阳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衣如钢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需要传承和创新“两条腿”走路。洛阳历史文化到处都是“珍珠”,将这些散落在河洛大地上的“珍珠”穿成“项链”,用全新的方式完美展现,形成洛阳特色,让书本上的文化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活起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让外地游客深度体验和消费,才是洛阳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市文广新局局长刘三献在参观学习了深圳等地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后,给洛阳开出以下“药方”:探索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高效、统筹协调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在舞台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上展现更多的洛阳特色文化产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让基层群众都能享受文化福利。(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实习生 吉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