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们说的这个人也算“奇”,但他的“奇”,传播的是负能量。这个人叫李讷,唐朝人,做过浙东观察使、河南尹、华州刺史、兵部尚书、太子太傅。
今儿个咱们说的这个人也算“奇”,但他的“奇”,传播的是负能量。
这个人叫李讷,唐朝人,做过浙东观察使、河南尹、华州刺史、兵部尚书、太子太傅。
老李做官做得不少,也都不小,但做人做得不行。
宋朝王谠的《唐语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咸通初年,洛阳一带流传着一首民谣:“勿鸡言,送汝树上去;勿鸭言,送汝水中去。”
古代的民谣很多都是谶(chèn)语,比如东汉末年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就是诅咒董卓的,董卓最后也真的“不得生”。
上面这首民谣,一看就是预言洛河要发大水。
洛河果然发大水了,其时李讷为河南尹。
《唐语林》中记载:“是年大水,讷观水于魏王堤上,波势浸盛。”
魏王堤有来历。唐朝时,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名胜,后来唐太宗将此池赐予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此称魏王堤。
这里原来风景优美,此时却岌岌可危。
一看“波势浸盛”,李讷吓坏了,“于是策马而回”。
对于这样的父母官,老百姓十分看不起,“时人语曰‘昔瓠子将坏,而王尊不去;洛水未至,而李讷已回’。”看人家汉代的王尊,黄河水猛涨,冲垮了堤坝,仍坚守在大坝上;再看我们的父母官,水还没漫过堤坝,就慌慌张张地逃走了。
摊上这样的父母官,老百姓只有遭殃,《唐语林》中记载了此次发大水的后果,“是时男女多栖于木,咸为所漂者,父母不能救”。
我就奇怪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老李如此贪生怕死,史书上居然没有追责的记载。
就这样一个没材料的父母官,居然还会作诗,他作的诗居然还被《全唐诗》收录。他只作了一首,名字叫《命妓盛小丛歌饯崔师御还阙》,“绣衣奔命去情多,南国佳人敛翠娥。曾向教坊听国乐,为君重唱盛丛歌”。
实在不怎么样。(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