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洛阳学者郭象撰写的《庄子注》,备受当时的名士所推崇。没过多久,郭象被指涉嫌剽窃向秀的《庄子注》,从而引发历史上最早的著作权纠纷事件。
●最早的著作权纠纷事件
西晋时期,洛阳学者郭象撰写的《庄子注》,备受当时的名士所推崇。没过多久,郭象被指涉嫌剽窃向秀的《庄子注》,从而引发历史上最早的著作权纠纷事件。
向秀比郭象大25岁,郭象的《庄子注》问世时,向秀已去世多年。《世说新语》对此说得明白:郭象虽然有才华,但品性低下,看向秀的《庄子注》没有完整地流传,就剽窃过来当成自己的注解。因此,郭象的《庄子注》实际上就是向秀的《庄子注》。
●扛鼎之作《庄子注》
向秀没有完整的文集传世,所著仅有一书(《庄子注》)、一论(《难养生论》)和一赋(《思旧赋》),但均为扛鼎之作,历史给予向秀的评价是“魏晋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和《老子》(《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经典之作,实际上,在汉代以及更早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庄子》。《庄子》被列为与《老子》同样的级别,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最先把《庄子》提升到研究层面,作为玄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则是向秀。
●把冷门炒成热门
当向秀注解《庄子》时,当时的人们大多喜欢《老子》,《庄子》属于冷门学科,无人问津,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得独辟蹊径。
向秀一直在研究《庄子》,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写出几篇精彩的注解。《庄子》共33篇,他一共完成了其中31篇的注解工作,他去世前,仅剩《秋水》和《至乐》两篇没有来得及注解。通过注解,向秀成功地让世人看到了《庄子》真正的价值,把冷门炒成了热门。
在写出最初几篇注解文章后,向秀曾把注解文章拿给嵇康和吕安看。那两个人本来想为难一下向秀,哪知看完后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最后,吕安拊掌大笑,连声赞叹:“子期(向秀字子期),好样的,庄周不死啊!”嵇康则不住地点头,说:“子期当真是庄周的知音呀!”
三人相视大笑。(刘彦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