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4年2月24日在洛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柳身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洛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克难求进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五年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16.6亿元增加到2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974.3亿元增加到25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77.1亿元增加到1257.7亿元。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40.8亿元,年均增长11.2%。
这五年,我们加快转型调结构,产业升级取得重大突破。五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973个。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编制产业规划,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89个。五年累计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469个。加快产学研军融合发展步伐,五年建立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5个,实施国家、省科技项目492项,荣获省以上科技奖177项,申请专利2.4万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9%提高到9.8%。严格项目准入,淘汰落后产能,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3%。
这五年,我们拓展提速抓城建,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1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4%。新区规划面积拓展至5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核心区、伊滨新区两个城市组团。加快洛北城区改造步伐。累计开工旧城、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面积7721万平方米,建成283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市政道路86条,4座桥梁竣工通车,新增供热面积927万平方米。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西气东输二线入市管线、中石油安-洛线入市管道建成通气,结束了我市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4.4%提高到37.9%。“四河七渠”治理成效明显,水系品位不断提升。
这五年,我们强基固本惠“三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6万亩,解决饮水安全问题154万人。硬化通组通户道路11487公里,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5%,森林覆盖率由42%提高到47%。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减少贫困人口29.9万。
这五年,我们深化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开展与优势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扎实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开放招商力度。五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93个。在洛投资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达到24家和35家。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由150家增加到330家。
这五年,我们改善民生促和谐,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实惠。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980亿元,占地方公共预算支出的6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820元和8756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95%。企业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从1104元提高到1758元。逐年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3.4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7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8.1万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首家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
这五年,我们转变作风提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99件,政协委员提案1867件,满意率均在98%以上。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2部,出台、修订政府规章37件。持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2%。建立完善110城市应急联动服务平台,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深入开展“电视问政”“群众评诺”等活动,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扶贫任务重,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低,新型城镇化亟待破局;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压力增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不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民生欠账还较多,就业不充分及教育、医疗等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安全稳定任务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机关作风、干部服务意识与群众期望尚有差距,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洛阳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主动担当,奋力攻坚,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建设产业优势突出的富强洛阳。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洛阳。建设便民高效的智慧洛阳。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洛阳。建设平安和谐的幸福洛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厘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更加注重科学谋划,提升可持续发展空间。坚持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城市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搞好规划衔接,使各项规划既有技术路线,又有项目支撑,确保政府决策更具科学性、执行更具可行性、发展更具长远性。二是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做到提速增量和提质增效并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质资源,靠增量扩张拉动经济增长、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取得前沿突破,促进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实现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三是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洛阳新区要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区、生态功能区、产业功能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目标。洛北城区要以棚户区改造为带动,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破解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土地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四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改革转变机制、破解难题,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取得突破。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思路创新带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五是更加注重集聚优势,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坚持走特色城市发展之路,将历史文化、生态、山水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打造帝都文化、佛教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增强城市软实力。六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办好惠民实事,重视低收入群体生活,搞好扶贫济困,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依法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