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去年11月,我市正式启动民营博物馆筹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家民营博物馆通过省文物局审批,其中9家已正式对外开放。我市民营博物馆通过审批的数量和开放总数均居全省首位。
如今,这些民营博物馆的生存状况如何?打造“博物馆之都”,民营博物馆“生力军”的作用如何才能发挥?近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1数量多:通过审批和开放数量居全省首位
作为闻名中外的古都,我市地上地下文物资源极其丰富。在此背景下,我市拥有丰富藏品的个人收藏家也不在少数。然而,由于缺少平台和观念相对滞后,导致许多精美的藏品“藏在深闺人未识”。
为给民间藏品提供展示的窗口,使民间文物浮出“水面”,去年11月起,我市正式启动民营博物馆筹建工作。“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就有20多人提交了申请。”负责协助筹建民营博物馆相关事宜的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家民营博物馆通过省文物局的审批,其中9家民营博物馆已正式对外开放(见下表)。我市民营博物馆通过审批的数量和开放总数均居全省首位。
“目前,还有洛阳农家博物馆、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和洛阳古典红木家具博物馆(均为暂定名)等5家民营博物馆正在积极申报中。”王支援说,这些博物馆藏品各具特色,如无意外,均可顺利通过审批。届时,我市民营博物馆的数量将超过公办博物馆,占据全市所有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2有支撑:走以商养馆之路
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是我市最早开放的民营博物馆之一。该馆以三彩工艺大师郭爱和烧制的洛阳三彩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文献、三彩釉画精品、制作工艺演示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唐三彩和现代洛阳三彩的艺术魅力。“筹建三彩艺术博物馆,就是想让人们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洛阳三彩艺术。”该博物馆负责人郭爱和说。
像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一样,我市的民营博物馆大多有个共同之处——每家博物馆背后都有一个产业作为支撑,走的是以商养馆之路。
比如,洛阳驿站博物馆是依托周南驿酒店发展起来的;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集博物馆和餐饮于一体,其筹建者拥有多项产业;工艺大师高水旺、郭爱和分别组建的以三彩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而李学武组建的牡丹瓷博物馆、王潼玲组建的围棋博物馆,均是集企业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
王支援介绍,这些博物馆概括起来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博物馆的藏品本身就是其背后所依靠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洛阳牡丹瓷博物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等;另一类是博物馆的藏品虽然与其背后的企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正是凭借企业提供的资本,藏品最终得以展示出来。
3存争议:“铜臭味”与文化味是否矛盾
走以商养馆之路,虽使民营博物馆暂时摆脱了生存危机。但也正是这条路,把各民营博物馆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铜臭味”太重,博物馆似乎已变了味儿。
对此,洛阳三彩博物馆馆长高水旺深有感触。洛阳三彩博物馆是在洛阳唐宝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博物馆由展览区和展销区两个功能分区构成。通过展销产品,该馆基本能满足日常开销。
“即便如此,心里仍不免战战兢兢。”高水旺说,由于不知道如何把握藏品展示与产品展销二者之间这个度,生怕一不小心落个不务正业的恶名。
“以商养馆是民营博物馆建立之初的必经阶段,无可厚非。”对此,王支援认为,民营博物馆筹建之初,其资金主要是自筹。如果缺乏产业支持,民营博物馆很容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更妄谈发展壮大。“唯有博物馆和商业项目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民营博物馆才能持续发展下去。”王支援说。
4求突破:资金、人员、场地都是槛儿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民营博物馆自筹建以来虽取得较大、较快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难题一资金匮乏
民营博物馆筹建之初,由于纯属自筹自支,虽有一定产业作为支撑,但资金仍是令他们最头疼的难题。
比如,建在涧西区南昌路核心地块的洛阳周氏银器博物馆,场地面积500多平方米,每月光租金、水电费、人员工资等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也卖现代银器,但购买者寥寥无几,博物馆基本上是倒贴钱。”该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说。
再比如,洛阳爱心书法博物馆的馆长刘毓国原来从事的是建筑行业,积累了一些资金。正是由于这些资金,他的博物馆才得以正常运转。“由于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博物馆若想长期运转下去,总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刘毓国说。
-难题二技术人员短缺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也是民营博物馆发展的一大共性难题。
“现在,我最头疼的就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馆长刘建军说,由于碑志拓片相对来说是比较专业的展品,亟须聘请专业的讲解人员。
与刘建军一样,洛阳驿站博物馆馆长张耀光也正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而伤透了脑筋。“我们馆收藏了许多古代驿站的用具,需要大量专业的维护人员。”张耀光说。
-难题三场地分散
位置相对分散也是民营博物馆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的一大症结。比如,洛阳周氏银器博物馆位于涧西区南昌路,洛阳围棋博物馆位于邙山310国道,而牡丹瓷博物馆位于安乐镇牡丹宫。
5开药方:抱团儿取暖很重要
对于如何实现民营博物馆健康发展,我市相关专家学者有着自己的观点。
-药方一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博物馆的数量多少,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筹建民营博物馆,不但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而且在我市实现“博物馆之都”总体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促进民营博物馆业蓬勃发展,应尽快出台扶持民营博物馆业发展的政策。”市社科联副主席刘占斌建议,首先,应在场地上给予民营博物馆一定的支持;其次,可以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民营博物馆的筹建者给予一定奖励;最后,应尽快完善与民营博物馆业相配套的规范,如民营博物馆业的行业规范、从业人员资质等。
-药方二拉长产业链条
有专家学者认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拉长产业链条也是民营博物馆生存的一大关键。
“西安大唐西市之所以能成功,秘诀就在于走‘以商养馆、以馆兴商’之路。”洛阳民俗博物馆副馆长田国杰说,大唐西市通过建设博物馆带动周边的交通、旅游、餐饮、宾馆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为博物馆发展注入活力。
对此,刘占斌也建议,各民营博物馆应结合自身的藏品特色,适当开发一些旅游纪念品,拉长产业链条,并凭借博物馆的集聚效应实现“造血功能”,最终实现以馆养馆。
-药方三抱团儿发展
“开办民营博物馆也需要集聚效应。”刘毓国认为,一是民营博物馆应联合起来,开发自己独特的旅游路线,将分散的民营博物馆串联成线;二是应尽快成立民营博物馆业协会,实现抱团发展。同时,市有关部门也可以考虑专门开辟一个地方,将各民营博物馆集合起来进行集中展示。
“可推选自己的‘领袖型博物馆’。”我市文史专家赵根喜则建议,民营博物馆可以推选、培育领头羊,在打造“博物馆之都”的进程中,实现共同发展。(记者姜春晖)
相关链接
我市已具备申报“博物馆之都”条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当一个地级城市拥有不少于18家博物馆时,就可以申报“博物馆之都”的称号。目前,我市已具备申报“博物馆之都”的条件。
截至目前,我市已开放和正在建设的国有博物馆分别为13个和5个,已通过审批和正在筹办的民营博物馆分别为13家和5家,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各类历史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在内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群。鉴于此,我市正式提出打造“博物馆之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