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洛阳市多策并举强力推进扶贫搬迁工作 累计搬迁困难群众10万余人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洛阳日报 2012.11.07 08:46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豫西多山区。大山的阻隔,让被“遗落”在山壑间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着艰辛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我市开始积极探索适合市情的扶贫开发路子。经过20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把贫困人口从大山深处搬出来,实现“输血型”扶贫开发向“造血型”扶贫开发转变,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搬迁工作。

  2010年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市委书记毛万春到市扶贫办调研时明确指出,扶贫搬迁工作要坚持“四集中”原则,即搬迁群众向县城集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向产业集聚区生活区集中、向旅游景区服务区集中。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在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各种政策机遇,多策并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好扶贫搬迁新型农村社区,切实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结合市十次党代会、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按照“四集中”原则要求,我市创造性地把扶贫搬迁工作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互相融合、统筹推进,促使全市扶贫开发驶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扶贫搬迁新村298个,建成扶贫搬迁新型农村社区21个,搬迁群众近2.4万户10万多人。扶贫搬迁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原在深山区的困难群众开启了幸福生活,吃粮难、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成家难等一系列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集群效应:让群众“想搬迁”“搬得出”

  深秋时节,我们从市区驱车4个多小时,来到群山环抱的栾川县白土镇。

  进入镇区,一处崭新的建筑群映入眼帘:洋气的社区楼房依河而建,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通街入户,卫生院、幼儿园、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就是白土镇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不断扩建的扶贫搬迁社区。

  去年,年近花甲的白土镇王梁沟村前村组村民解金成,搬到这里居住。“以前生活咋样?”在老解家宽敞的新居客厅里,我们聊了起来。

  “大路三尺宽,小路蹦石尖,骡马难行走,挑担难换肩。那苦啊,俺都没法儿给你们说……”回忆起过去在大山里的生活,老解直摇头。

  搬到镇区居住前,老解一家五口住在海拔1500米的山头上,吃水都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去挑。“天旱不长庄稼,下雨也存不住水,还将肥料、土壤一卷而走,是典型的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老解说。

  和全市大多数山区贫困村一样,王梁沟村地势陡峭,多石、少平地,零星的耕地大都散落在山涧沟壑,超过一亩的平地就被称为“大块儿地”,耕种收获全凭肩挑背扛。

  帮助像老解家这样的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扶贫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栾川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海军说:“上级每年都有专项扶贫资金,总体拨款数额也不算小,但贫困村数量太大,家家分配,只能‘撒胡椒面儿’。”这就出现了“年年扶贫,年年不脱贫”的尴尬局面。

  白土镇镇长魏敏锋为我们算了一笔账:白土镇山高谷深,1.4万人散居在沟岭之间,每个自然村通电架线需要几十万元、修路通车需要几十万元,通自来水代价更大。投入上百万元的扶贫资金,也只能解决个别居住相对集中贫困户的交通、用电问题,群众逢灾遇病还会迅速返贫。

  “把村民从深山里搬出来,才是解决这里群众贫困的最佳途径。”魏敏锋介绍说,2006年,白土镇开始规划,并分期建设扶贫搬迁社区。近两年,社区各种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先期入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希望搬出来居住。

  在栾川县、嵩县一些扶贫搬迁社区采访时,我们了解到,有意搬迁的贫困户申请购房,除享受成本价外,还能获得1.5万元的扶贫资金补贴。为解决特困户无力搬迁问题,我市出台了《关于扶贫搬迁中对贫困群众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推行差额化的建房补贴标准,其中特困户最高可获补贴5.5万元。

  白土镇马庵村的董自成身患残疾,凭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紧巴。今年,在享受差额化补贴4万元后,他顺利在社区里购买了一套近100平方米的三居室。董自成兴奋地指着新买的木地板说:“这是给儿子房间铺的。有了房子,儿子娶媳妇就有指望了。”

  “除了政府补贴外,花上五六万元,就能买下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村民们觉得入住新社区很值。这种集群效应,让白土镇的扶贫搬迁社区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白土镇已有近8000名群众入住镇区的扶贫搬迁社区。而在社区一侧,4栋楼房正在加快建设中。“房子已经全部确定到户,我们还将陆续建设。”魏敏锋充满信心地说,预计3年内,白土镇所有困难群众都将搬出大山,定居在镇中心。届时,一个超万人居住的大型扶贫搬迁社区将出现在白土镇。

  持续提升:让群众“稳得住”“可致富”

  将贫困群众从深山里搬出来,只是扶贫搬迁工作的第一步。持续、提升扶贫搬迁工作,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更为重要。近年来,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求,扶贫搬迁社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产业就业项目等配套建设,让搬迁群众一步到位,过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活。

  白土镇实施扶贫搬迁之前,大部分村庄由于距离乡镇路程远、路况险,学前儿童几乎没有上过幼儿园,就医、交通等难题非常突出。扶贫搬迁社区建设让诸多难题迎刃而解,老解家4岁孙女解舒婷,今年便进入了社区幼儿园。

  社区敬老院里的两栋公寓大气美观。“现在生活真不赖,衣食无忧。以前住在山上时,这日子想都不敢想!” 60多岁的张龙虎是该镇马超营村的五保户。近两年,马超营村整村搬迁到新社区后,他就住进了社区敬老院。

  强力推进扶贫搬迁后,白土镇近60%的人口聚集到镇中心,但这里并未因为人口高度集中而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白土镇在大力发展万亩柿子基地、牡丹产业带、林下经济和矿产资源深加工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社区商贸服务业,让搬出深山的村民们生活更有奔头。

  老解家乔迁新居后,以前的“三跑田”种上了薄皮核桃,头年挂果就收入6000余元。腾出手来的老解,在社区、乡镇企业打点儿零工,每年至少有2万元收入。

  在嵩县黄庄乡河东扶贫搬迁社区,沿街而建的社区一楼都被统一设计为门面房。最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郑州做电脑生意的侯玉峰看到这里的商机,在父母搬进社区后,就开起了电脑门店。

  居住在嵩县白云山、栾川重渡沟、汝阳西泰山、宜阳花果山等景区的搬迁安置群众,纷纷利用旅游资源开设家庭宾馆、农家饭店。这既繁荣了生态旅游,又增加了自家收入。依托产业集聚区,洛宁县建立了扶贫搬迁就业基地,将搬迁户中的大部分富余劳动力安置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就业。

  输血是前提,造血是根本。在产业扶贫时,我市注重因地制宜,引导搬迁群众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烟叶、林果、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结合农村户用沼气,积极发展养猪、鸡、鸭等家庭养殖业;利用当地山多、树多尤其是经济树种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经济林,并鼓励、引导搬迁农户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使用权流转,让有经营能力的农户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营收入。

  “变‘输血’为‘造血’,使搬出深山的村民家家都有本‘致富经’。”市扶贫办主任孙晓伟说,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更加注重提升“造血功能”,使群众在“搬得出”“稳得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能发展”“可致富”,让这一福民工程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统筹推进: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幸福路

  “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是多年来我市扶贫搬迁工作中一以贯之的理念。

  今年6月4日至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到我市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是他调研的重中之重。

  汝阳十八盘,最穷数登山。在汝阳县十八盘乡登山村村民王疙瘩家门前,卢展工与乡亲们促膝长谈。聊到大山里的出行难、上学难、吃水难、创业难、婚姻难、就医难、通信难时,卢展工说:“千难万难,走出去就不难,走出大山天地宽,搬迁致富本身就是一种开放。”

  在洛宁县洛书苑扶贫搬迁新型农村社区,在汝阳县西泰山新型农村社区,在宜阳灵山扶贫搬迁社区……卢展工对我市依托扶贫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十分赞赏。

  为深入贯彻卢展工调研讲话精神,在随后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毛万春明确指出,目前,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特别是贫困人口仍然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3%。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载体和平台,是把扶贫工作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近年来,我市一手抓扶贫搬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手抓整村推进、扶贫培训、社会扶贫、外资扶贫等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76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全市“雨露计划”基地规模也不断扩大,3年累计完成扶贫培训5.6万余人。

  审视我市扶贫搬迁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各县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进展不平衡、融资渠道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不足、群众自筹资金困难、部分地区产业扶贫配套滞后、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不佳等。孙晓伟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加大督导力度,力争顺利完成年度搬迁房的主体建设任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支持扶贫工作;注重扶贫产业配套,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小额贷款范围等措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增收格局。

  今年年初,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宜阳被核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栾川、嵩县、洛宁、汝阳还被列为秦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伊川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继续得到国家、省扶贫开发资金的重点支持。届时,将有更多的贫困人口走出大山,脱贫致富。

  蜗居深山度日难,搬出大山富梦圆。扶贫搬迁,扶出充满希望新天地,搬出欣欣向荣新景象。 (记者李江涛见习记者白云飞通讯员汪旭霞)

[ 责任编辑:孙阳丹 ]
返回洛阳网首页>>
“文明旅游 洛龙有礼”有奖问答开始啦!
“文明旅游 洛龙有礼”有奖问答开始啦!
  • ·新安县发展设施渔业 助农增收致富【组图】
  • ·“河洛欢歌·伊滨广场文化月”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举行
  • ·第二十三届汝阳杜鹃赏花季推介会举行
  • 第二届洛阳牡丹冠脉介入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焦复杂冠脉介入技术发展
    第二届洛阳牡丹冠脉介入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
  • · 为生命接力 !市三院医生张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男子右肾被“蛀空” 竟因老婆患过肺结核
  • ·如何科学预防光敏性皮炎?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黄河岸边去哪儿玩?洛阳市发布“...
  • 洛阳市发布“天下黄河洛阳美”美...
  • 大风!降温!洛阳发布最新天气预报
  • 洛阳交警部门设置限时停车位 方便...
  • 徜徉黄河之畔 遇见最“美”洛阳
  • 柳絮飞舞,能否增加道路冲洗频次...
  • 洛阳迎大风沙尘天气 阵风可达9-10级
  • 200件(组)新增文物亮相洛阳博物馆
  • 4月11日牡丹花情预报
  • 准备开抢!明日10点洛YOUNG小店消...
  • 百姓呼声
    鞋类物品的三包..
    龙门大道花园路..
    洛阳市新街北延项目还会实施吗?
    市公共交通支付一体化何时能上线?
    精彩图片
    济新高速公路项目...
    牡丹奇妙游 精彩引...
    牡丹花开隋唐城【...
    牡丹公园:打造诗...
    精彩热帖

    满园春色关不住

    油菜花开引人来

    花开迎春

    隋唐随拍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