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号教学楼 |
|
3 贡献:农机人才 遍布全国
作为国家农机教育的中心,洛阳工学院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比如,中国税务杂志社综合研究组研究员王小强、高盛(亚洲)公司执行董事胡祖六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青春时代奋发图强的身影。
1957年后,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拖拉机专业的学生相继毕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分到了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当时,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刚刚兴建,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于是这些人很快便成为厂里的骨干分子。常佑武说:“可以说,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就是这些人一手建设起来的。”“当时学校培养的农机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为培养农机人才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于常佑武的说法,杨晋毅也深表赞同。
1960年,洛阳工学院改名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恢复原洛阳工学院校名。
4 未来:摇篮不老 育人不辍
岁月变迁,时光荏苒。1998年,洛阳工学院管理权由原机械工业部转至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为优化省内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河南省委、省政府将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高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成为我省重点发展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2004年9月,河科大开元校区正式启用。可对于1号、2号教学楼这些老建筑,河科大很多教师和校友都怀有深厚感情。
常佑武说,他住在河科大长安路家属院,与西苑校区仅一条马路之隔,没事时总爱去看一看1号、2号教学楼。“曾和我一起工作的老同事大多都过世了,我很怀念他们。1号、2号教学楼成了我的精神寄托”。
“如今,1号、2号教学楼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等院系学生学习的地方。”河科大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这里走出。 (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扈孟德 李同乐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