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指导荆莹(右)练习河洛大鼓。
核心提示
16岁的荆莹,是洛阳文化艺术学校的学生,也是目前最小的河洛大鼓传承人。日前,在由河南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省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河南省河洛大鼓大赛上,荆莹一路过关斩将,击败近百名河洛大鼓表演者,获得一等奖。近日,记者见到了载誉归来的荆莹。
精彩表演,引得老外登门拜访
荆莹7岁开始学习表演,几乎每年,她都有机会到中央电视台参加演出。
去年,她在央视录制节目时,隔壁演播厅的几名马来西亚音乐人被她的唱腔所吸引,索性跑到了她所在的演播厅“客串”观众。演出结束后,荆莹用英语向他们介绍了河洛大鼓,并专为他们表演了原汁原味的河洛大鼓。
荆莹的表演结束后,两名老外惊喜连连,他们感叹道:“在中国,竟有这么好的艺术表演形式!”几个月前,这两名外国人趁来中国办事的机会专程来到洛阳,并到荆莹家中拜访,只为了再听一听优美的河洛大鼓。
荆莹说,作为河洛大鼓的传承人,她觉得自己应将本土艺术向外推介。为此,她开始学习英语,“这些将来都能用得上”。
融会贯通,传承之余还有创新
荆莹是河洛大鼓第四代传承人尚继业的弟子,七旬的尚老经常指导荆莹。
荆莹说,河洛大鼓融会了豫剧的奔放、京剧的细腻、三弦的优美,加之必须灵活地让左右手与唱腔同步,因此,河洛大鼓对表演者的要求非常高,学起来并不容易。
如今,荆莹是洛阳艺校二年级学生。为了练好河洛大鼓,她把空闲时间全都用上了,甚至连晚上同学们都休息时,她还在练……铜质的两块月牙板,将荆莹的左手磨出不少血泡。
除了河洛大鼓,荆莹还对豫剧、山东快书、河南坠子、三弦书等感兴趣。她说,艺术与艺术之间可以融会贯通,其他曲艺形式为她表演河洛大鼓提供了许多灵感。
老师们说,荆莹的河洛大鼓,不仅注重对传统曲目进行传承,还积极融入新内容。在学校,老师们经常帮助荆莹创作新剧目,如新编的《小小爱心向前冲》等,唱词诙谐、积极向上,与荆莹曲调优美的唱腔相结合,令人陶醉其中。 (记者 杜武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