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汉魏洛阳故城考古发掘又有新的重要发现:尘封千年的铜驼大街第一次露出“峥嵘一角”!这是我们8日在汉魏洛阳故城铜驼大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工地采访时获知的好消息。
史书记载,汉魏洛阳故城西周始建,东周扩建,先后作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都城达540多年。三国时,魏明帝在宫城阊阖门外置铜驼,修建铜驼大街,宽约40米,北接皇宫,南连大市,两侧对称布置有衙署和寺庙等。
50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汉魏洛阳故城的考古发掘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如永宁寺塔基遗址、阊阖门遗址、太学遗址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铜驼大街一直未进行考古发掘。
现在,我们就站在铜驼大街上。它在汉魏洛阳故城阊阖门保护展示工程区南100米开外,阊阖门外两个阙台正中偏西,呈南北方向。规整铺砌的红砂岩石板道路宽约3米,上面有清晰的车辙痕迹,应是长期碾压的结果。(如图)红砂岩石板厚约10厘米,石板下边是鹅卵石土层,再下面是夯土,显然经过正规的砌筑。虽然铺砌石板的道路距地表也就七八十厘米,却让人们等待了1000多年。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洛阳工作站站长、汉魏洛阳故城工作队队长钱国祥介绍,在汉魏洛阳故城以前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了很多重要的路面遗迹,但是这种规整的石板路面还是首次发现。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发现它与史料记载的铜驼大街位置、走向完全一致,据此可以确定它就是铜驼大街。
钱国祥告诉我们,汉代以前的都城是没有轴线大街概念的。铜驼大街开了中国古代都城轴线建筑的先例,是中国都城最早的轴线大街。
钱国祥说,此次铜驼大街的发现,为揭开汉魏洛阳故城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新的考古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找到了新的考古学证据。(记者 陈小伟 实习生 黄晓明 文/图 徐翔/视频)
■相关链接
“铜驼暮雨”与铜驼大街
“金谷更谁夸富丽,铜驼无处问兴亡。”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铜驼(巷)”的诗,“铜驼暮雨”也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铜驼暮雨”胜景出现的铜驼巷与铜驼大街有无关联?
据史学专家介绍,铜驼是皇权的象征。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门前置铜驼,故名铜驼大街。隋唐洛阳城有没有铜驼大街史料没有记载。至金代,洛阳城已破败不堪,金代在隋唐洛阳城的东北隅重修的洛阳城,就是现在的洛阳老城。而提出“洛阳八大景”的说法大致在明代,其中的“铜驼暮雨”发生地应在隋唐洛阳城的铜驼陌,或者说铜驼巷,大致在原洛阳林校附近。不论是“铜驼暮雨”,还是铜驼陌、铜驼巷,都应该是从汉魏洛阳故城的铜驼大街沿革过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