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品,是指牡丹花的品种分类。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说:“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洛阳牡丹初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五代、北宋,传承于后世。牡丹在洛阳,由花工们批红判白,新品迭出,牡丹花品代代增加,名品各领风雅。传统牡丹名品,皆出自洛阳。
牡丹花品,是指牡丹花的品种分类。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说:“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洛阳牡丹初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五代、北宋,传承于后世。牡丹在洛阳,由花工们批红判白,新品迭出,牡丹花品代代增加,名品各领风雅。传统牡丹名品,皆出自洛阳。
隋唐盛世众花王
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五月,隋炀帝营建西苑。西苑中广种牡丹,标志着中国牡丹由野生阶段正式过渡到大规模园林种植。据唐代《海记》、宋代《玉海》、明代《天中记》、清代《读书记数略》等一致记载,西苑的牡丹花品有颤风娇、飞来红、醉颜红、天外红、一拂黄等19种。
颤风娇,是隋朝西苑最早培育的牡丹品种之一,为千叶红花,是牡丹众品中脱颖而出的第一个花王,今洛阳红为其变异品种。据《朝鲜史略》卷二记载,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应新罗善德女王所请,唐太宗向新罗赠送牡丹种子。当时,所选的牡丹品种就是颤风娇。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洛阳花工左女培育出一种千叶紫花,名为左紫。唐人尚紫,人们推崇左紫,其价格很贵。白居易的《买花》云:“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里的“深色花”就是左紫。左紫面世后,取代颤风娇成为牡丹花王。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洛阳花工将左紫与颤风娇嫁接,培育了一个新的牡丹品种,就是酒醉杨妃。此花起楼重瓣,初开粉红色,内瓣多皱而细长;盛开粉紫略带蓝色,呈皇冠状;谢时紫粉白色。因其花梗柔软弯曲,花朵常常下垂且瓣薄,故在阳光下既有潇洒风流之姿,又有娇媚羞怯之态。这是第三代牡丹花王。
杨妃即唐代绝世美女杨玉环。唐玄宗与杨贵妃,常在宜阳三乡汉山的连昌宫驻跸,这里广种牡丹。传说有一次,杨贵妃饮酒后,微有醉意,更加迷人,恰逢新品牡丹绽放,名花倾国两相欢。玄宗大悦,赐此花名为酒醉杨妃。
五代牡丹多珍品
唐朝灭亡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先后以洛阳为都;后汉、后周以洛阳为西京,洛阳居陪都之位。五代虽是乱世,但它是洛阳牡丹发展的重要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艺术,喜欢牡丹。五代宋初人陶谷的《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品种。
五代时,洛阳贵族园林众多,因为致仕的朝中官员多居于洛阳,而在任官员在洛阳多有别业园林,不少牡丹名品正是在这些贵族园林中培育的。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记载:“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浦家。”魏仁浦,后晋时入枢密院,后周时当过宰相。魏家花,就是魏紫,是千叶肉红花。起初是樵夫在寿安山中发现这种牡丹花,后挖出来卖给魏家。它是五代末年牡丹花王。魏紫,花呈楼子台阁型。花初开为紫红色透粉晕,盛开色变淡。魏紫既出,立即名闻天下。北宋王安石的《题金沙》曰:“海棠开后数金沙,高架层层吐绛葩。咫尺西城无力到,不知谁赏魏家花。”
在五代时,洛阳花工还培育了一种牡丹名品寿安红,又称百花妒,为千叶红花,出寿安县(今宜阳县)锦屏山中。花色泽桃红,花心有细碎的瓣,娇艳美丽。宋代赵孟坚的《牡丹》记载:“忆昔洛阳花,寿安红为冠。要其所从出,亦自薪槱(yǒu)伴。伊维花卉流,第以色媚眼。”
西京牡丹皆名品
作为北宋西京的洛阳,牡丹之盛又超前朝。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张峋的《洛阳花谱》、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等都是当时的花卉学专著。
司马光的《看花》云:“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很多人不远千里来洛阳赏花,政治家宗泽的《至洛》云:“都人士女各纷华,列肆飞楼事事嘉。政恐皇都无此致,万家流水一城花。”他目睹了北宋末年牡丹花开时节的繁盛景象,那万家流水、满城花开的洛阳美景,是皇都开封没有的奇观。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列出牡丹品种24个,该书说:“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共记载牡丹为109品,重点介绍了46品。张峋的《洛阳花谱》,记载牡丹121品,为宋代花谱中牡丹品种最多的。
在这些牡丹名品中,最重要的是姚黄。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记载:“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则对其做了详细记载:“姚黄,千叶黄花,色极鲜洁,精彩射人,有深紫橒心,近瓶青旋心一匝,与瓶并色,开头可八九寸许。其黄花本出北邙山下白司马坡姚氏家。”“其色甚美,而高洁之性,敷荣之时,特异于众花,故洛人贵之,号为花王。”
除了姚黄,另外三个重要的牡丹花品是潜溪绯、欧家碧和状元红。欧阳修的《洛阳牡丹图》云:“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欧家碧,花色碧绿,因出自洛阳欧氏圃中而得名。此花洛阳独有,堪称稀世珍品。
状元红,出自北宋状元吕蒙正宅院。它是千叶深红色,色类丹砂而浅,叶末梢微淡,近萼渐深,有紫檀心,开头可七八寸。状元红,在金朝和南宋时期备受推崇。南宋范成大的《蜀花以状元红为第一》载,四川牡丹中,以状元红为花王。
说说明清洛阳花
《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地理总志,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刊行。该书卷二十九载:“牡丹,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园二十四,花品特著者二十五种。”它记载了明代中期洛阳牡丹的种植情况。当时,洛阳牡丹名园有24个,特别著名的品种有25个,如姚黄、魏紫等。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记载牡丹品种200多个,但“献来红、丹州红、延州红、鹿胎花、莲花萼(è)、真珠红、一捻红及姚黄、牛家黄、鞓黄、甘草黄者,皆属未闻”。这些都是洛阳牡丹名品,亳州并无这些。
清代是洛阳牡丹大发展的时期,几部《河南府志》和几十部各县县志留下了大量的牡丹资料: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洛阳县志》记载牡丹品种达173个。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总共列牡丹品种56个,不及乾隆十年《洛阳县志》所列洛阳牡丹品种的三分之一。
乾隆十年《洛阳县志》所列173个洛阳牡丹品种中,有特异品种7个:欧家碧、太极红、娇容三变、蓬莱相公、观音面、白屋出公卿、舞青猊。同时,所列的牡丹品种,有三分之一为新品种,如赛姚黄、赛魏紫、汝州红等。
菏泽知县安奎为《曹州牡丹谱》作序说:“曹州牡丹之盛,著于谈资久矣。而记述未有专书。”曹州(今山东省菏泽市)有牡丹,起源于明代后期。嘉庆《清一统志》引当时的《曹州志》载,曹州牡丹源于亳州。但明末战乱中,亳州、曹州为战乱之地,牡丹皆灭绝。因此,曹州牡丹应是乾隆初年,重新从洛阳引种的。故余鹏年引用友人催促他作《曹州牡丹谱》的信中的话说:“洛阳花要订平生!”(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