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农忙好时节。
在我省乃至全国各地,随着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研发的农机云平台持续发挥作用,一幅幅绚丽的春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线下农机不停纵横——
近日在宜阳县,来自漯河市的农机手裴信谦正熟练地驾驶拖拉机进行旋耕作业。忙碌了一上午,他只需在手机上打开河南农机云App,即可精准查看作业数据。屏幕显示:当天他的合格作业量为63.6亩,作业时长3.05小时,精准计算,一目了然。
线上数据即时传输——
从扭矩百分比、冷却液速度、发动机转速,到农机迁徙情况,一组组数据在位于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数字大屏上不断更新,背后是以智能技术构建春耕新场景的创新突破。
“自从上了这个‘云’,数据清清楚楚,作业明明白白,找活儿也更加轻松了。”裴信谦由衷高兴地说道。
裴信谦说的“云”,指的正是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与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联合开发的农机信息化平台——河南农机云平台。该平台基于“农机物联网+信息化”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相关技术,可实现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迄今已在全省18个城市全面推广使用。
该平台紧紧围绕信息化、大数据应用核心,为农业生产精心打造智慧决策“大脑”。用户只需打开河南农机云App,就能直观查看名下接入智能终端农机的分布状况、运动轨迹及作业面积,可以精准知晓自家农机的作业位置;通过平台“农事通”模块找车、找活儿功能,可实现农机的自我调度。种田大户利用河南农机云App,动动手指,也能快速约到距离最近的农机来帮忙,确保了供需两端无缝衔接。
“自立春以来,河南农机云平台已监测到8000余台耕整类活跃农机在省内积聚力量,从全国版图俯瞰更是有超过37000台。通过数据不断积累,平台正持续为春耕生产解锁‘创新密码’,助力农业生产由‘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负责平台建设的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冯云鹤表示。
根据规划,未来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还将持续推进平台迭代升级,积极完善功能,推动平台覆盖范围不断拓展,进一步为农业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农业迈上数字化发展新征程。(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张雨彤 张若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