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公园赏花,不知您可曾留意?一些牡丹花枝上有细绳子挂着的粉色小牌子。
最近去公园赏花,不知您可曾留意?一些牡丹花枝上有细绳子挂着的粉色小牌子。我曾拿起一个牌子看,上面写着“红狮、十八、大红、首案、雨后、紫兰”,都是牡丹 花名。从欧阳修作《洛阳牡丹记》至今,近千年来,有些牡丹花一直大名鼎鼎,比如姚黄、魏花,又如欧家碧、玉楼春,后二者还与染色牡丹有关。
“染色牡丹”欧家碧
上期我们讲了花王姚黄的故事,以及牛家黄、女真黄的“传奇”。(详见本报3月24日A13版)在姚黄问世之初,西京留守李迪开始派专人给宋仁宗进献牡丹鲜切花,每次不过姚黄、魏花几朵而已。真不是李大人小气,而是当时这花确实稀罕,全洛阳城一年也开不了几朵。
大约半世纪后,宋神宗在位的最后几年,洛阳城里知名的花圃中,已辗转嫁接了许多姚黄,但只有洛水北岸的姚黄年年开花,且隔年才能开出千瓣花。又过了约四十年,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洛阳花工培育出新的牡丹品种,比姚黄还要金贵,名曰欧家碧。
据北宋《墨庄漫录》记载,当时洛阳花工选中了几种白牡丹进行“染色”,也不知用了什么肥料什么药,“壅培于白牡丹如玉千叶、一百五、玉楼春等根下”,到了次年春天牡丹花开,那一株株白牡丹花枝上,竟绽放出浅碧色的花朵,取名为欧家碧。
白牡丹变成绿牡丹,自然也要年年进贡,其价在姚黄之上!北宋皇帝爱花,规定在朝会、赐宴、游幸等诸多场合都要戴花,并时不时按品级给群臣赐花,这欧家碧,据说宋徽宗曾赐与近臣,晚年的蔡京说不定见过,关系远的就没这福气了。
奇名白花“一百五”
培育欧家碧,花工选用的是白牡丹玉千叶、一百五、玉楼春。欧阳修作《洛阳牡丹记》时,洛阳已有一百五。另两种白牡丹出现较晚,后被收入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
一百五这个名字着实奇特,其与花朵数目无关,与花朵颜色亦无关,而是与开花时间有关。牡丹又名谷雨花,因其常在谷雨节气前后开放,一百五比其他牡丹早开半个月之久,常常在寒食节就绽放了。古人从冬至日开始数日子,数到一百零五日便是寒食节,因此寒食节又称一百五。开在寒食节的白牡丹,自然得了这么个有趣的芳名。
据明代《群芳谱》介绍,一百五牡丹古名“灯笼”,是重瓣白牡丹的代表,其花冠大如碗,花瓣长约三寸,花蕊呈黄色,花心深檀色。每年春天,当一百五开始吐露芬芳时,洛阳人就知道,再过半个月便可参与那盛大的赏花狂欢节了。
据周师厚记载,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成书不久,洛阳便有了白牡丹玉千叶。宋仁宗景祐年间,洛阳人范雍家中开出“莹洁如玉,温润可爱”的白牡丹,花瓣纤细繁密。这花后来也像姚黄一样多被嫁接,但开出千瓣花始终不易。
就在周师厚作《洛阳牡丹记》前两年,千叶白花玉楼春“生于河清县(今孟津一带)左氏家”。这花与女真黄同时期问世,同样是河南府尹文彦博取的名字。用以上三种名贵的白牡丹培育出来的欧家碧,难怪比姚黄还金贵。
有技术亦有魔术
玉楼春的花型特别,“有楼子之状”,即多朵单花重叠而上下分层,这一类牡丹又称楼子牡丹。
关于楼子牡丹,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在楼前的高大树木上嫁接牡丹,待其开花,人们便可登楼观赏。据明代《花里活》记载,张茂卿家西园有一座楼,四周栽满各种奇花异卉,他曾请花师将牡丹嫁接在楼旁的香椿树上,暮春时节,香椿枝头牡丹花开,引得楼上宾客争相“推窗玩焉”。
洛阳牡丹后来流传到江南,嫁接楼子牡丹的技术也随之传播开来。据明代《菽园杂记》载,宋元时期,江南不少富贵人家在楼前种树,于树梢嫁接牡丹,“花时登楼赏玩”。
以上讲的白牡丹变绿牡丹、香椿树梢开牡丹,靠的皆是花工、花师实实在在的技术,接下来这个就不一定了。
许多古籍中都有染牡丹花的奇事,主人公是韩愈家族中的一个晚辈。在《唐才子传》中他叫韩湘,曾中进士,有染花之绝技;在《太平广记》中,此人不知名姓,“幼而落拓,不读书,好饮酒”,自称能把牡丹由红染绿,或使一朵牡丹开出五种颜色。
一年秋末冬初,他在吏部后堂前挑了一丛白牡丹,一连七天,每天早晚都用紫矿、朱红等处理牡丹根部,完成后重新培土。待来年花开,这丛牡丹果真开出数种颜色,神奇的是,每朵花上还有两句韩愈的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哎哟,这就不光靠技术,恐怕还得用魔术了!(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