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工智能产业去年整体规模达50亿元,已成为全市抢抓“风口”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这是洛报融媒记者在25日召开的AI大模型赋能洛阳优势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上了解到的。
洛阳人工智能产业去年整体规模达50亿元,已成为全市抢抓“风口”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这是洛报融媒记者在25日召开的AI大模型赋能洛阳优势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上了解到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洛阳把人工智能产业链纳入洛阳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之一,重点谋划、全力推动,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
在上游基础设施领域,昇腾、寒武纪等算力中心已建成AI算力87.5P;中部云谷等数据中心建成标准机架6500余个,已装服务器1.25万个;全市5G基站达1.8万个,成功入选国家“双千兆”城市。
在中游技术产品领域,一批龙头企业技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中信重工消防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中科慧远玻璃盖板检测设备打破国外垄断,占据消费电子市场70%份额。
在下游场景应用领域,华为云、赛摩智能等企业,打造了一批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应用场景;众智软件4DS四维仿真设计软件有效解决国外同类软件“卡脖子”问题;一拖集团实现发动机产品检测“无人化”,效率提升70%、误检率下降35%。
在培育重点企业领域,全市现有重点企业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
“洛阳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丰富的制造业数据集和应用场景,在探索部署垂直行业大模型、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优质发展土壤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洛阳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洛阳将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支持中科慧远、众智软件等人工智能企业,扩大在工业视觉检测、仿真设计、虚拟现实等场景试点应用;探索建立矿山装备、智能农机工业大模型,与产品辅助设计、智能柔性生产、智能供应链管理等场景深度融合;加强通算、智算算力建设,推进昇腾二期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平台,共同优化洛阳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引导更多洛阳企业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王正豪 文/图)
|